· 语文教材 · 经典阅读 · 语文期刊 · 作文与考试 · 备课资源 · 语文影音 · 语文名师 ·

 | 网站首页 | 文章中心 | 下载中心 | 交流中心 | 备课中心 | 

·映潮教艺·映潮导读·映潮导写·映潮备考·潮水之家·教研视野·
您现在的位置: 语文潮 >> 文章中心 >> 映潮教艺 >> 教例评析 >> 正文 今天是:
自读  改编  品评
《孔雀东南飞》教例评析
作者:余映潮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2/7
 


[教例简述]
这是康忠悦老师的一个教例(见《中学语文教学》1993年第8期P24)
教学分为三步走:
1.自读——学生分拟情节标题。
在简介诗作有关知识之后,重点引导学生自读课文,要求理清本诗的叙述线索,依照情节发展,分拟情节标题。自读效果的检查,除个别词句的理解之外,以交流“拟题”为主,由拟题的水平,检验学生对课文理解的程度。
2.改编——学生编写课本短剧。
指导学生理解故事情节之后,再指导学生将本诗改编为课本剧,对课文的学习重点精雕细刻,增强对人物性格的感知,加强对人物个性化语言的体味。改编之前,结合剧本的有关知识对学生提出编写的要求:要通过人物的个性化的语言表现人物的性格,要用现代口语为人物语言的主要表达方式;可以结合想象,进一步充实细节刻画;对故事情节可适当调整。
3.品评——学生品味鉴赏课文。
在品评之前,要先引导学生确定品味的角度,提出明确的品读要求。教师要帮助学生按不同的角度分拟评论题目,组织评论内容。如评人物,可以评一个,也要可以评几个;评论故事,可重在揭示其社会意义;评论诗作艺术成就,可以从结构、语言入手等等。
品评文章完成以后,再引导学生进行适当的交流、讨论,也可适当组织对不同看法的辩论。
[评    析]
在《孔雀东南飞》的教学设计之中,此教例是比较“出新”的一种。
从教学设计来看,教学中的这三步值得品味。
第一步,是对课文的初步梳理。它着眼于训练学生的自读自悟的能力,通过“拟情节标题”这一学习形式,让学生能够“扎入”课文之中。第二步,是对课文学习重点的重力敲击。它着眼于对人物性格的理解,通过“编写课本剧”这一学习形式,让学生进行创造性的语言劳动,同时也更加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第三步,是对课文学习的知识与能力的深化。它着眼于对课文深层意蕴的品味,通过“品评鉴赏”这一学习形式,培养学生的鉴别欣赏能力。
三个教学步骤循序渐进,集读写思说于一体,利用课文教学培养了学生多方面的智能。
从教学设计思想来看,教者大胆“放手”的尝试值得学习。
这是一节“放”得很开的课,整个课例基本由学生的活动构成。这种“放手”式的教学恰恰是强化了对学生的读写创的训练,强化了对学生自读能力的培养。
我们的中学语文的课堂教学,这样放手的教学是很可贵的,尽管这种“放手”比起发达国家的教学来讲还是极为谨慎的一步。有资料记载:美国小学四年级的学生被要求写出“我怎样看人类文化”这样的长篇文章,小学六年级的学生要写出关于“二次大战”的论文。在我们认为是不可思议的事,人家已是“常规教学”。
所以,中学语文课的教学还得大力“开放”。这一点,一位不知名的美国小学教师的话也许对我们有启迪作用。
他说:“对人的创造能力来说,有两个东西比死记硬背更重要。一个是他要知道到哪里去寻找所需要的比他能够记忆的多得多的知识,再一个是他综合使用这些知识进行新的创造的能力。”

文章录入:eyuwen    责任编辑:eyuwen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yuyingchao.com
    语文潮⊕余映潮教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