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文教材 · 经典阅读 · 语文期刊 · 作文与考试 · 备课资源 · 语文影音 · 语文名师 ·

 | 网站首页 | 文章中心 | 下载中心 | 交流中心 | 备课中心 | 

·映潮教艺·映潮导读·映潮导写·映潮备考·潮水之家·教研视野·
您现在的位置: 语文潮 >> 文章中心 >> 映潮导读 >> 课文巧读 >> 正文 今天是:
拼接知识的“七巧板”
作者:余映潮    文章来源:原载《中学生阅读》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5/3/2
 

精美的课文,特别是名篇,除了落实教学重点,我们还可以巧取角度,“拼接”不少知识的块板。——如《故乡》。


可以找出一组组近义词:
(悲凉)起来了      (凄凉)的神情
(心情)的改变      本没有什么好(心绪)
(盼望)下雪        (希望)他们不再像我
(模糊)的风景      我在(朦胧)中


可以集聚一批动词运用精美的句子:
①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
②许多枯草的断茎当风(抖)着。
③脑里(闪)出一幅神异的图画来。
④(藏)着许多凄凉的神情。
⑤(飞)出了八岁的宠儿。
⑥脸上(刻着许多皱纹。
⑦那孩子紧紧的只(贴在)他背后。
⑧我接着便有许多话,想要连珠一般(涌出。
⑨四面有看不见的高墙,将我(隔)成孤身。
10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

可以品味人物描写的种种笔法:
1.工笔描绘法。如“他身材增加了一倍”这一段。
2.简笔勾勒法。如“其间一个十二三岁的少年”一段。
3.比喻描写法,如文中对闰土的描写,用了“松树皮”、“石刻”、“木偶人”三个比喻。
4.夸张描绘法。如文中对杨二嫂的描写,实际上是一种漫画笔法。
5.浓缩对比法。如少年闰土与中年闰土的对比、年轻时的杨二嫂与中年杨二嫂的对比等等。

还可以概括“描写”的作用——为全文的主题服务:
①对中年闰土的外貌描写,表现了他的“苦”。
②对中年闰土的语言描写,表现了他的“苦情”。
③描写我和母亲的叹息,揭示中年闰土的“苦根”。
④运用环境描写,烘托中年闰土“苦”的时代背景。
⑤通过对比描写,突现社会的变化带给人民的灾难。
还有呢,如:课文中的十几个叠词,课文中的十几个色彩词……

一篇课文,经过这样的“雕”与“塑”,便无形之中增加了知识的含量,增加了厚度与深度,便展开了丰富的知识层面,现出了知识的斑斓色彩。知识的七巧板经过我们的“拼接”,便产生了一个个玲珑美妙、令人珍爱的小小世界。
别出心裁:阅读课文时注意搜索、提炼、组合,学会拼接知识的七巧板,我们便有了发现与创造;这是阅读中的高层次的境界。
(刊载于《中学生阅读》初中版)

 

文章录入:陈敦桥    责任编辑:陈敦桥 
  • 上一篇文章: 没有了

  • 下一篇文章:
  •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yuyingchao.com
    语文潮⊕余映潮教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