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们的作文中,如果能恰当地使用一些精彩的“比喻”,无疑会为你们的作文增色不少。可是我们常常不得不颇为尴尬地面对这样一个事实:绝大多数同学生“比喻”具有极强的辨识能力,什么“明喻”、“暗喻”、“借喻”,什么“本体”,“喻体”、“比喻词”,……同学们讲起来一套一套、头头是道的。可你们作文时,又往往因作品里缺乏“比喻”一类形象生动的语言而得到“语言苍白”、“想象匮乏”诸如此类的评语。 亚里士多德说:“比喻是天才的标识!”也有人说:“现代理论已很少再把修辞手法和比喻区别开来,比喻一直被认为是语言和想像的基础,这是因为它符合认识过程的规律,而不是没有根基和华而不实的……可以传达细微复杂的见解,甚直可以传达一种理论,所以它最有理由成为修辞手段。”的确如此,精妙的比喻不仅可以生动语言,也能充分展示你们的想像力,增强文章的文采。希望同学们在作文中尝试着使用一些比喻句,比如写人、写景等,都可以试试。下面,我们看一些例子: ⑴、一个民族的文学,是这个民族的历史。一个时代的优秀文学作品,是这个时代的缩影,是这个时代的心声,是这个时代千姿百态的社会风俗画和人文风景线,是这个时代的精神和情感的结晶。 这个比喻,以形象生动的语言,诠释了文学的内涵。 ⑵、望着星天,我就会忘掉一切,仿佛回到母亲的怀里似的。 这个比喻句,写出了“我”望星天时的感受,写出了星天的柔美、静谧。 ⑶、青年人,/珍重的描写吧,/时间正翻动着书页,/请你着笔! 这是冰心的小诗《青年人》,本诗以书、笔为喻,告诫人们应珍异青春、惜时如金地创业而不是虚度年华。 ⑷、我常想,北大是一条生命饱满的河流,它从九十年前的源头出发,向那充满希望的未来流淌。不管两岸风景变换,河上却始终有渴望渡向美丽彼岸的船客,也有着代代相传的辛勤的舵手与船工。 运用比喻的手法,把北大比喻成一条知识的河流。北大从建校以来一直到现在,再到将来,不管外界如何变化,莘莘学子在老师的导航下,在知识的河流里奔腾不息。“辛勤”二字饱含着对老师深深的感激之情。 ⑸、门外,细雨烟似的被秋风扭着卷着,不分方向地乱飞。店里冷得像地窖一样,冷气从裤管里向上钻。 这段写景文字,以比喻的手法写出了天气的寒冷,起烘托气氛的作用,同时,暗示了当时险恶的社会环境。 如果我们换一种表现手法,表达效果一定会差很多。 什么是“比喻”呢?“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通俗地说,“描写事物或说明道理时,用同它有相似点的别的事物或道理来打比方,这种辞格叫做“比喻”。 比喻有三种基本类型:明喻、暗喻、借喻 1、明喻:本体、喻体、比喻词一起出现。它常用的比喻词有“像、好像、像……似的、好比、比如、如同、犹如、宛如、仿佛、似乎”等。如: ①、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人家的屋顶上全笼上了一层薄烟。 ②、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③、而在夜里,厅堂更似一个充满诗意的水晶宫。 2、暗喻:本体、喻体同时出现,比喻词往往是“是、成为、称为、等于、形成”等词,有时候比喻词不出现。如: ①、你是一扇神奇的大门,所有愿意走进这扇大门的人都不会空手而归。 ②、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了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 ③、火红的太阳烘烤着一片金黄的大地,麦浪翻滚着,扑打着远处的山。 ④、我们回到祖国的心脏,/我们在天安门前深情地呼唤。 ⑤、她担心我一个跟头摔倒,那纸一般的肚皮被弄破,里面的肠子会淌出来。 3、借喻:借用喻体来代替本体,本体不出现在句中。如: ①、一座一座,长虹飞架。 ②、这些血迹,斑斑的血迹,/在神话般的夜里,/在东方深黑的夜里,/爆开了无数蓓蕾。 这里,“蓓蕾”喻“革命事业的后继者”。 ③、主要的和首要的任务,是把那些又长又臭的懒婆娘的裹脚,赶快扔到垃圾桶里去。 “又长又臭的懒婆娘的裹脚”喻臭长又内容空洞的文章。 它的功能有以下三点:1、“对事物的特征进行描绘和渲染,使事物生动、具体,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如:“一堆堆乌云像青色的火焰,在无底的大海上燃烧。”;“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盒子里面还有盒子吗?”2、用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的道理加以说明,帮助人深入理解”,“也有使语言形象化的作用”。 如:“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主要的和首要的任务,是把那些又长又臭的懒婆娘的裹脚,赶快扔到垃圾桶里去。”3、“比喻”句“A像B”、“C是D” 的基本结构能够直接反映出使用者的思维过程和思维结果,从而使“比喻”在语文教学的语言实际运用和作文训练过程中成为训练同学们思维的有力工具。因为它能够直接透射出你们的想像力、情感力、感悟力、审美力、形象思维能力以及批判思维和创造思维能力……等等。如果你们的作文里,出现了“请让我摘取白云一朵”、“如烟的往事”、“多像高洁的秋菊、多像淡雅的兰花、“水淋淋的马路,像一条闪闪发光的绸带,在初夏的绿荫中轻轻地飘动着”、“岁月匆匆,像滚滚的流水永不止息。从中随手采摘几朵花絮,仍觉得温馨可爱。”、“(桂林的风)……她像母亲哼着深情的摇蓝曲,伸出温柔的手臂抚摸着闻名遐迩的山水名城——桂林。”之类的妙句,我们深感由衷的喜悦和欣慰,可以肯定地说,“比喻”的语言实际训练和在作文时的尝试对同学们作文水平的提高无疑是大有裨益的。 也许有的同学认为,“比喻”充其量不过是一种辞格,是一种语言的技巧和外在的包装形式,过份地追求技巧和形式对作文而言是本末倒置的。但是,“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单是题材好,是没有用的,还是要技术”;“忽略了”技巧,就“表现不出所要表现的内容来”。可以说,很多人,从一般的作家到文学大师,乃至泰斗,都无一例外地注重作文的形式和技巧,“懂得一件工作的技巧,也就是懂得这一工作本身。总的说来,在劳动或创作的一切领域内,技巧是文化成长的一个基本力量,是文化全部过程的一种主导力量”。正如我在前面指出,“比喻”作为一种最重要的修辞手段,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具有无法替代的作用和独具一格的优势,我们在写作过程中,应多用“比喻”,强化“比喻”的语言实际运用能力。 下面,请同学们做一些比喻的练习: 1、对下面几种事物徒任选四种,运用比喻写一句话进行描写。 太阳 月亮 白云 蓝天 雪花 湖水 春风 手 老师 小孩 ①
②
③
④
2、仿写句子 ①、我不是挺立高山的巨松,也不是屈身斗室的盆景,而是辽阔草原上的一棵小草——为壮丽的山河添上一笑。
(我不是都市激越的乐章,也不是乡村休闲的短笛,而是茫茫大漠中的一串驼铃——勇敢的跋涉者的伴侣。 我不是奔腾咆哮的黄河,也不是风景宜人的西湖,而是广阔大地上的一条小溪——为美好的山河添一份色彩。) ②、书籍好比一架梯子,它能引我们登上知识的殿堂。 书籍如同一把钥匙,它能帮助我们开启心灵的智慧之窗。 (书籍就像一艘小船,它能载我们到达理想的彼岸。书籍好像一剂良药,它能医治我们精神上的愚昧。) ③、教师周围飘着粉笔屑,不,那不是粉笔屑,它是教师撒出的智慧的花朵。 (农民的田里满是绽放的棉花,不,那不是棉花,它是阳光下农民的笑脸。 老师在作文本上写着鲜红的批语,不,那不是批语,它是老师的心血。) ④、伟大的祖国是一曲热情奔放的歌,是一幅万紫千红的画, , 永远年轻, ,永远向前。 2、请你从下面几种情景中任选一个,写一段60字左右的文段。(要使用比喻的修辞) 雨中 雪地 月夜 课堂 早晨 秋天
3、请你从下面的几种人中任选一个,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对他进行肖像描写。60字左右。 母亲 老师 工人 农民 小孩
4、请你从下面两个作文题中任选一个作文。必须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600字以上。 ①雨天,我想起了…… ②起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