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语文教材 · 经典阅读 · 语文期刊 · 作文与考试 · 备课资源 · 语文影音 · 语文名师 · | ||
|
|||
·映潮教艺·映潮导读·映潮导写·映潮备考·潮水之家·教研视野· |
![]() |
您现在的位置: 语文潮 >> 文章中心 >> 映潮教艺 >> 映潮说课 >> 正文 | 今天是: |
“越轨”的课堂很精彩 | |
作者:周李平 文章来源:www.yuyingchao.com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1/9 | |
“越轨”的课堂很精彩 松滋市王家桥中学 周李平 邮政编码 434210 联系电话 13114300944 《山中访友》的教学正在顺利推进,学生进入了自然与人的对话活动,纷纷扮演不同的角色,生成了一组组流光溢彩的画面。 第一组:你好,山泉姐姐!你捧一面明镜照我,是要照出我的浑浊吗? 哟,是小弟来了呀!走累了吧!快到姐姐身边来歇一歇,喝口新鲜的泉水解解渴! 第二组: 喂,云雀弟弟,叽叽喳喳说些什么呢? 我们在交流飞行中看到的好风景,你也来参加一个吧! 第三组:忽然下起了雷阵雨,慈祥的老柏树大声吆喝着:年青人,快到我这边来避避雨,小心淋湿了感冒啊! 我四下望望,觉得老柏树那是个最好的看雨的去处,笑着回答:柏树大伯,您可真善解人意,您如此盛情,那我就恭敬不如从命了! …… 一句句富有情趣的话语,奏响了人与自然最和谐、最华美的乐章。就在大家意醉神酣之际,黄君玮提出了一个疑问:老师,我和覃梦霞打算进行野花与人的对话,但反复地读“采一朵小花,插上我的头发”这一句,觉得很别扭,既然作者那么热爱自然,将一草一木都当作亲人,他为什么要采下这朵小花呢? 冷不丁的一个质疑,犹如在平静的湖水中投下一块石头,刚才美好的氛围一下子消失,学生窃窃私语。冷静思考,黄君玮的疑问其实触及到了人类如何真正成为自然的朋友这个话题。我随即调整了思路引导说:“同学们怎么看待她的提问?” 由于思路的调整,学生再次进入文本,课堂沉寂了几分钟,接着又活跃起来。 生1:我很赞成黄君玮的看法。作者既是小花的朋友,就应该爱护它,让野花自由地开放就是最好的方式。 生2:我觉得作者也并不是存心要伤害这朵小花,只是无意识地采下了它。 生3:越是无意识的动作越能说明问题。 师:那你说说这一举动说明了什么问题呢? 生3:作者虽然比一般人觉悟高一些,但他做得还不够完美。 生4:正是这个无意识的举动,折射出了大部分人的“人类是自然的主宰”这一思想。 生5:我们不能一方面呼吁大家保护自然,一方面又去伤害自然的某一分子。 师:前面这几位同学的谈话很让我感动,在环境保护成为全球最迫切任务的今天,如果大家都能有他们这样的认识,我想环境问题的解决指日可待了。 师:黄君玮的一个疑问引发了一场人与自然关系的讨论,我们得感谢她挑剔的眼光,还有谁像她这样敢向名家挑战的? 生4:我对作者的写作顺序有些看法,不知道对不对。 师:如果你不说出来,就永远不知道对不对。 生4:我觉得第4段比5、6段更深一层。 师:我们来仔细看看他提出的4、5、6段,他的看法有没有道理呢? 生5:我很佩服郑永江,听他这么一说我也明白了,第4自然段写到“我变成了一株树”,“我”和自然融合了,而第5段写作者对山间景物的问候,我是我,景是景。 师:你的分析很精辟。俗话说:“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虽然《山中访友》这篇文章很美,但是经同学们这么一推敲,需要改进的地方还真不少。 …… 就这样,学生从人与自然的关系,谈到文章的布局,还推敲了文章的遣词造句。也许,学生的见解有偏执的地方,思想有不成熟之处,但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审美观,有了批判接受的意识,有了向权威说“不”的勇气,在争论、肯定、提出异议、补充见解的过程中,学生纯朴的思想肆意流露,蓬勃的青春无限张扬。 一刹那的转变,不经意的“越轨”,我和学生竟然收获了一地黄金。可谓有心栽花花不开,“越轨”的课堂更精彩! 【课堂感言】 一直以为凡是书上的知识都是正确的,老师讲的都是不容置疑的。这节课改变了我这种想法,让我知道原来我也能够有更出色的思维。说实在的,这一巨大收获来得太偶然,因为课堂上当我一提出那个问题,我就开始后悔,我想作者那样写自然有他的道理。没有想到的是老师竟然很重视我的疑问,还组织全班同学来讨论。我得感谢这节语文课,因为就像撒网捕鱼一样,我只是有了去捕鱼的念头,是老师和同学帮我撒开鱼网,让我捕捉了一条勇敢的鱼,一条睿智的鱼。课后,我反复回味这一切,有了更深刻的感悟:如果我们学习时多长一个心眼,多提一个问题,多想一个道理,也许我们会多增一些见识。 黄君玮 |
|
文章录入:陈敦桥 责任编辑:陈敦桥 | |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yuyingchao.com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