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语文教材 · 经典阅读 · 语文期刊 · 作文与考试 · 备课资源 · 语文影音 · 语文名师 · | ||
|
|||
·映潮教艺·映潮导读·映潮导写·映潮备考·潮水之家·教研视野· |
![]() |
您现在的位置: 语文潮 >> 文章中心 >> 教学资源 >> 教材建设 >> 初中阅读 >> 人教九上教材 >> 正文 | 今天是: |
R91 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 好读书 读好书 |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人民教育出版社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4/5 | |
读书是人类特有的神圣权利。 读现代的书,可以与同时代人作精神上的交流;读古代的书,可以承传古圣先贤的精神遗产。读书,可以享受和吸取人类文化的成果。 读书是一个奇妙的过程:他人的智慧,通过你的眼睛使它成为可见的,然后通过感觉的门廊,经过想像力的天井,进入你心灵的空间,激起你心中的波浪。 因为读书,你狭窄的心灵逐渐变大,变得丰富多彩,以至变成一个大的民心灵宇宙。 热爱读书吧。让书陪伴你一生。
一 看名人怎样读书 古今中外的思想家、文学家、科学家,写下了大量精彩的读书名言,积累了许多宝贵的读书经验,留下了不少动人的读书故事。他们的经验告诉我们应该怎样读书。各人或者小组从图书馆、从网上或者从其他渠道搜集这些名言、经验和故事,多多益善。 1 编辑《名人读书名言》。把搜集到的名言,分类编排,每类加上小标题,编成集子。为集子写上前言和后记,装上封皮,最后拿到班上展览。并仿照名言,以书为喻,写一则关于书的格言。不妨动手制作成书签,自己留用,或者赠送 同窗好友。 2 出有关“名人读书经验”的墙报。全班同学分头为搜集到的名人读书经验写上自己的评析和学习体会。大家可以评一评,谁写得最精彩。 3 “名人读书故事”大家讲。可以在课前三分钟,把搜集到的名人读书故事,轮流讲给周围的同学、朋友听。比一比,谁讲得最好。
二 你说我说说读书 同学们已经有多年的读书经历,对前人的读书经验也有所了解,但社会在发展,对于读书的新观念、新方法,还很有必要作一番探讨。试分组讨论下边问题。 1 怎样处理读流行作品与读经典名著的关系? 有人认为,应该多读流行作品。流行作品 用的是现代生活中鲜活的语言,反映的是当代人的思想感情,读起来轻松省力,有兴趣,吸收快。而经典名著往往艰深难懂,离现实生活较远,因此少读为妙。也有人认为,应该多读经典名著。名著是经时间筛选留下的硕果,是古今中外文化的精华。它们和一般作品在文化品味上是不相等的,它们好像军事上的的制高点,占领了它,其他就不在活下了。读名著,有以一当十的价值。尤其是,名著为很多人反复阅读,已成为当代人共同的文化素养,不了解名著,就会在文化沟通中产生严重障碍。 2 我看“读图” 有人说,现在已经进入“读图时代”,各种各样的图铺天盖地一般呈现在人们眼前,读图已经成为风尚。鼓吹这种风尚的人认为,图形象性强、信息量大,读图的好处多多。对这种风尚持批评态度的人不少,他们认为绝大多数人,尤其是中学生,应该以读文为主,读图只能放在第二位;把大量的时间消耗在读图上,将造成全民族阅读水平的低下,得不偿失。 你认为读图和读文各有什么长处和局限性?中学生应该怎样处理这二者关系? 3 下边的阅读模式好不好?为什么? 有这样一种阅读模式:了解作者情况、作品背景→扫除了、词、句障碍→划分段落、归纳段意→概括中心思想→总结写作特点。阅读的全过程都伴之以练习。 联系实际评析这种阅读模式,不妨邀请老师共同讨论。
三 “网上阅读”大家谈 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网上阅读”已经成为时尚。请查阅资料,请教老师,然后讨论: “网上阅读”对我们的阅读观念、方式和效率,带来哪些巨大的变化?请一两位同学把讨论意见整理成文,投寄到校广播站、网站或有关报刊。
四 与书籍结伴而行 1 定期召开读书报告会,同学们在会上轮流报告自己的读书心得。也可以邀请三五个同学,一起举办“读书沙龙”,交流读书体会,推荐新书、好书。 2 制订自己的读书计划 在总结自己读书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学习名人读书的榜样,吸收同学们读书的经验,制定一个新的读书计划。不妨写上:书的目录,时间安排,读书方法等。 班上出一期专栏,把大家的读书计划贴出来,相互观摩交流。 3 撰写关于读书的作文 近十年的学习生活几乎天天与书籍打交道。拿起你的笔,写你读书的故事,让同学们分享你的快乐,分担你的忧愁;或者发表你对读书的独特感悟、体验和见解,与同学们交流。 在这基础上,全班搞一次作文评比,看谁的关于读书的作文写得最好。 4 撰写有关同学们课外阅读的报道 不妨有计划、在步骤地对同学们的课外阅读状况,作一番观察、调查和采访。看同学们课外读什么书,读多少书,爱读什么书,怎样读书,读书的效果如何,等等。然后对材料进行梳理、分析,写成一篇报道,投寄到有关报刊。 5 给朋友推荐一本好书 一本好书可以给你带来许多教益,甚至可以影响你的一生,给好朋友写一封信,推荐你最喜爱的一本书,告诉他这本书的优点以及你从中获得的益处。 6 轮流当小“书探” 定期去书店寻找新书,然后回班里发布新书讯息,供同学参考。
参考资料 一 书的比喻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于谦) 我爱书,我常常站在书架前,这时我觉得我面前展开了一个广阔的世界,一个浩瀚的海洋,一个苍茫的宇宙。(刘白羽) 书籍是青年人不可分离的生命伴侣和导师,(高尔基) 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托尔斯泰) 书籍是最好的朋友,当生活中遇到任何困难的时候,你都可以向它求助,它永远不会背弃你。(都德) 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大地没有阳光;智慧是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莎士比亚) 二 书山有径 学者陈善的“出入法”:既能钻得进去,又要跳得出来。 理学家朱熹的“三到法”:读书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古文学家韩愈的“提要钩玄法”:记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勾其玄。 教育家孔子的“学思结合法”: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思想家伏尔泰的“再读法”:重新再读一本旧书,就仿佛与老友重逢。 儿童文学家冰心的“创新法”:读书恨与古人同。 史学家侯外庐的“热处理法”:读书学习都应趁热打铁。 孟轲的“独立思考法”:尽信书不如无书。 史学家顾炎武的“新旧法”:每年用三个月复习旧知识,其余时间学新书 三 关于“网上阅读” 互联网采用“超文本链接”,就是用复杂的网状交叉索引方式将不同来源的信息链接在一起,所链接的内容不仅包括文字符号,还包括图像、声音、动画、电影等多媒体信息。互联网交全球的网上图书馆、网上报刊杂志、网上书店、网上藏书屋、网上数据库、信息资料中心、实验中心、计算中心以及远程教学机构、专家系统等链接成巨大的多媒体信息库,构成一本没有页码的按照多线索多层次交叉编辑的巨大的“天书”,供读者按个人最感兴趣的路径或线索来组织浏览阅读。 “网上阅读”的主要方法有:第一,浏览。按照“上网阅读→寻找资料→摘录”的程序进行快速阅读,查阅文献,选取所需信息。第二,检索。按照“提出搜索任务→确定检索标志→选定检索工具→输入检索途径→查找原始文献资料”的程序搜寻查阅信息。第三,下载。把所需信息从网上下载,进行分类、整序、编码、建立索引等存贮处理,使之系统化、简明化,便于进一步查阅。此外,还有网上讨论、交际等。 |
|
文章录入:冰风烈焰 责任编辑:冰风烈焰 | |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yuyingchao.com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