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语文教材 · 经典阅读 · 语文期刊 · 作文与考试 · 备课资源 · 语文影音 · 语文名师 · | ||
|
|||
·映潮教艺·映潮导读·映潮导写·映潮备考·潮水之家·教研视野· |
![]() |
您现在的位置: 语文潮 >> 文章中心 >> 教学资源 >> 教材建设 >> 初中阅读 >> 人教七下教材 >> 正文 | 今天是: |
R72 学习•写作•口语交际 戏曲大舞台 |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人民教育出版社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4/8 | |
中国的戏曲,源远流长,有着鲜明的民族风格,是人们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全国许多地方都有自己的剧种,可谓百花齐放,异彩纷呈。每个地方的戏曲,都具有自己独特的地域文化风情,如京剧的轻柔婉转,可以说一方水土造就一方戏曲。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民族文化的瑰宝——戏曲天地之中,去感受它博大的内涵,去品味它悠长的韵味吧。 以下活动,可以根据不同情况,灵活开展。
一 查一查,比一比 我国的戏曲 ,历史悠久,种类繁多。据统计,全国现有的戏曲剧种约有三百六十多种,传统剧目数以万计。很多剧种,都有其独特的演变过程。如大家都知道的京剧,就是由安徽的微调和湖北的汉调及昆曲、秦腔糅合发展而来的;东北的吉剧,是由民间说唱艺术二人转衍化而来的。 中国的戏曲和西方戏剧不同,它有自己独特的审美观念和表演体系。比如我们经常在戏里看见的大花脸,那就是戏曲中的一个行当。戏曲剧中人物由生、旦、净、丑等不同行当来充任。表演上也具有中国传统美学的写意特点,比如用几个龙套演员就代表千军万马,舞台上开门关门也往往用虚拟的动作来表现。 中国的戏曲,真是几天几夜也说不完。现在,班上同学可以按自己的兴趣分组,查找资料,了解中国戏曲的一般知识;看看全国有些什么地方剧种,它们各有什么特点;访问当地有关研究人员、剧团专业人士和戏曲爱好者,了解戏曲文化知识和你家乡的地方戏。在此基础上,举办一次戏曲知识竞赛。
二 听一听,唱一唱(以下四种活动可供选择) 1 平时,大多数同学喜爱流行的影视文化,很少接触戏曲。俗话说,要知道梨子的味道,最好亲口尝一尝。现在,大家行动起来,创造条件,观看戏曲表演,亲身感受一下戏曲艺术的魅力。可以去剧场或露天舞台,欣赏剧团的演出;也可以观看有关的戏曲影碟和电视中的梨园风景戏、曲苑杂谈和戏曲欣赏等栏目。然后同学之间交流观感,写一篇日记或周记。 2 我们一般说“听戏”而不是说“看戏”,可见欣赏戏曲主要靠听觉。学习之余,你可以找来有关戏曲的磁带或CD光盘,有选择在听一些著名戏曲表演艺术家的戏曲唱段或念白,从唱腔中体味戏曲特有的韵味。你喜欢的好段子,可以推荐给同学听听,精彩的唱词不妨记下来,同时抄给其他同学,“奇文共欣赏”。 3 清晨,你可能在河边听到戏迷在“吊嗓子”,也可能看到一些戏友聚在公园一角, 津津有味地表演节目。你也想学唱几句吗?如有条件,不妨来个“拜师学艺”,向戏曲专业人员或戏曲爱好者学几招;退而求其次,也可以跟着电视机、收录机、磁带、唱碟等唱唱;朋友聚会,集体活动,卡拉OK,也可以唱上几句。 4 看着别人在台上演唱得有板有眼,有声有色,有滋有味,你可以也许想亲自上台,一试身手。现在,请你与同学商量,或去民间采集,或从书本中寻找,选好一出大家喜爱的戏或一个片段,分好角色,做些道具,粉墨登场,来一番戏曲表演——当然,最好演你的家乡戏。
三 议一议,写一写 1 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电影、电视和影碟机的普及,流行文化在群众文化生活中占据绝对主流地位,中国的传统戏曲艺术受到极大冲击,正在一步步走向衰落。过去地方剧团非常普遍,现在纷纷关门或转向;过去的戏迷到处都是,现在越来越少了。联系你的家乡剧种,就此展开讨论: ☆中国传统戏曲,是去?是留? ☆中国传统戏曲如何摆脱困境,获得新生? 2 经过以上活动,相信你对中国戏曲有了一定的了解。 现在,就从以下话题中任选一个,写一篇作文。 ☆介绍你所知道的某一剧种(最好是你的家乡戏)的历史发展概况的基本特点,要做到条理清楚,言简意赅。 ☆选择你喜欢的一出戏,就其主要情节发挥想像,编写一个小故事。 ☆在你看戏、听戏、学戏的过程中,你一定有些感想或者有趣事的经历,把它们写出来。
参考资料 一 中国戏曲的主要特点 戏曲经过无数代艺术的不断丰富探索与发展,形成了自身显著的特点。 戏曲的角色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当,每一种行当内又有细致的进一步分工。“生”是除了大花脸以及丑角以处的男性角色的统称。里边又分为老生(须生)、小生、武生、娃娃生。“旦”是女性角色的统称,内部又分为正旦、花旦、闺门旦、武旦、老旦、彩旦(摇旦)。“净”,俗称花脸,大多是扮演性格、品质或相貌上有特异的男性人物,化妆用脸谱,音色洪亮,风格粗犷。“净”又分为以唱工为主的大花脸,如包拯;以做工为主的二花脸,如曹操。“丑”扮演喜剧角色,因在鼻梁上抹一小块白粉,俗称小花脸。 我国戏曲的又一特点是“虚拟——没有实物的表演”,尽管舞台上没有崇山峻岭、江河湖泊,没有狂风骤雨、似火骄阳,但是演员可以凭借虚拟的表演,使观众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如京剧《三岔口》,仅有一张桌子、两把椅子,靠演员精湛的技艺,就表现出了摸黑打斗的真实情景。这些虚拟动作,都有一套基本固定的格式,叫程式化动作,是从生活中提炼,经过艺术夸张的规范性动作。 我国戏曲讲究用“唱念做打”四种艺术手段和“手眼身法步”五种技术方法来表现人物。另外,戏曲中的唱腔、龙套(三五步行遍天下,七八人百万雄兵)、脸谱、服饰以及演出场地所涉及的露台、庙台、舞台等也都有它们特殊的韵味,在这里不一一赘述。 二 几个主要戏曲剧种简介 1 昆剧——中国戏曲之母 昆剧,亦称昆曲。产生于嘉靖、隆庆年间的江苏昆山,迄今已有四百多年历史。明、清之际,它成为全国最大剧种主宰剧坛二百余年。我国现存历史较长的地方剧种,几乎无不受过昆剧艺术的影响,有"中国戏曲之母"的雅称。 2 京剧——东方“歌剧” 京剧是地地道道的中国国粹,因形成于北京而得名,但它的源头还要追溯到几种古老的地方戏剧。1790年,安徽的四大地方戏班―三庆班、四喜班、春公班和春班―先后进京献艺,获得空前成功。徽班常与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演出,于是,一种以徽调"二簧"的汉调"西皮"为主、兼收昆曲、秦腔、梆子等地方戏精华的新剧种诞生了,这就是京剧。在200年的发展历程中,京剧在唱词、念白及字韵上越来越北京化,使用的二胡、京胡等乐器,也融合了多个民族的发明,终于成为一种成熟的艺术。 将京剧称作"东方歌剧"是因为它和歌剧都是集歌唱、舞蹈、武打、音乐、美术、文学等于一体的特殊戏剧形式,与西方歌剧有类似之处;同时,在各自不同的文化背景中,它们都获得了经典性地位。 3 黄梅戏——芬芳的泥土气息 黄梅戏发源于湖北黄梅县,发展壮大于安徽安庆一带。它是由民间的山歌小调发展而成的,曲调悠扬委婉,优美动人,具有芬芳的泥土气息,深受各地人民群众所喜爱。 三 京剧旦角流派 1 梅派:由梅兰芳创立。梅兰芳毕生追求艺术的最高境界,用自己的表演创造出大量善良、温柔、华贵、典雅而具有正义感的古代妇女形象。 2 程派:由程砚秋创立。主要以深邃曲折的唱腔,通过娴静凝重的舞台形象表现古代的女性,尤其善于塑造遭遇悲惨、具有外柔内刚性格的中下层的女性。 3 荀派:由荀慧生创立。关于塑造天真、活泼、热情的少女形象,具有柔媚娇婉的风格。 4 尚派:由尚小云创立。以刚健婀娜为特有风格,唱、念、做、打均不尚纤巧,以气与力取胜,具有阳刚之美。 四 京剧脸谱 在人的脸上涂上某种颜色以象征这个人的性格、品质、角色和命运,是京剧的一大特点可以帮助理解剧情。简单地说,红脸含有褒义,代表忠勇者;黑脸为中性,代表猛智者;蓝脸、绿脸也为中性,代表草莽英雄;黄脸和白脸多含贬义,代表凶诈;金脸和银脸表示神秘,代表神妖。脸谱起源于上古时期的宗教和舞蹈面具,今天许多地方戏中都保留了这种传统。 五 精彩唱段 1 黄梅戏《天仙配》选段 2 京剧《玉堂春》选段 3 豫剧《花木兰》选段 六 唱脸谱(歌曲) 推荐书目: 《中国少年儿童百科全书·文化书系》 《中国文化艺术丛书·中国戏曲》 《中国京剧艺术丛书·中小学京剧读本》 《人生奇观·京剧》 推荐网站: 咚咚锵——中华戏曲网:http://www.dongdongqiang.com |
|
文章录入:冰风烈焰 责任编辑:冰风烈焰 | |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yuyingchao.com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