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文教材 · 经典阅读 · 语文期刊 · 作文与考试 · 备课资源 · 语文影音 · 语文名师 ·

 | 网站首页 | 文章中心 | 下载中心 | 交流中心 | 备课中心 | 

·映潮教艺·映潮导读·映潮导写·映潮备考·潮水之家·教研视野·
您现在的位置: 语文潮 >> 文章中心 >> 教学资源 >> 教材建设 >> 高中读本 >> 高三册读本 >> 正文 今天是:
55 入蜀记
作者:陆 游    文章来源:人民教育出版社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6/3
 

 

    选自《入蜀记》。《入蜀记》是陆游入蜀途中的日记,共六卷。南宋孝宗乾道五年(1170),作者由山阴(现在浙江绍兴)赴任夔州(现在重庆奉节一带)通判(知州的佐理官)。闰五月十八日晚起程,乘船由运河、长江水路前往,历时五个多月,于十月二十七日早晨到达夔州任所。路上每天写日记(很少几天只记日期而没有记事),记一天经过什么地方,游历或舟中所见,会见什么人等。较多的是写景物,写观感,间或考证古闻旧事。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现在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爱国诗人。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等。

    (七月)十四日,晚,晴。开南窗观溪山。溪中绝多鱼,时裂水面跃出,斜日映之,有如银刀。垂钓挽罟者弥望,以故价甚贱,僮使辈日皆餍饫。土人云,此溪水肥,宜鱼。及饮之,水味果甘,岂信以肥故多鱼邪?溪东南数峰如黛,盖青山也。

    (八月)十四日,晓,雨。过一小石山,自顶直削去半,与余姚江滨之蜀山绝相类。抛大江,遇一木筏,广十余丈,长五十余丈。上有三四十家,妻子鸡犬臼碓皆具,中为阡陌相往来,亦有神祠,素所未睹也。舟人云,此尚其小者耳,大者于筏上铺土作蔬圃,或作酒肆,皆不复能入夹,但行大江而已。是日逆风挽船,自平旦至日才行十五六里。泊刘官矶,旁蕲州界也。儿辈登岸,归云:“得小径,至山后,有陂湖渺然,莲芰甚富。沿湖多木芙蕖,数家夕阳中,芦藩茅舍,宛有幽致,而寂然无人声。有大梨,欲买之,不可得。湖中小艇采菱,呼之亦不应。更欲穷之,会见道旁设机,疑有虎狼,遂不敢往。”刘官矶者,传云汉昭烈入吴尝杈舟于此。晚,观大鼋浮沉水中。

    (八月)二十一日。过双柳夹,回望江上,远山重复深秀。自离黄,虽行夹中,亦皆旷远,地形渐高,多种菽粟荞麦之属。晚,泊杨罗,大堤高柳,居民稠众。鱼贱如土,百钱可饱二十口;又皆巨鱼,欲觅小鱼饲猫,不可得。

    (九月)九日,早,谒后土祠。道旁民屋,苫茅皆厚尺余,整洁无一枝乱。挂帆,抛江行三十里,泊塔子矶,江滨大山也。自离鄂州,至是始见山。买羊置酒。盖村步以重九故,屠一羊,诸舟买之,俄顷而尽。求菊花于江上人家,得数枝,芬馥可爱,为之颓然径醉。夜雨,极寒,始覆絮衾。

    (十月)二十一日。舟中望石门关,仅通一人行,天下至险也。晚,泊巴东县,江山雄丽,大胜秭归。但井邑极于萧条,邑中才百余户,自令廨而下皆茅茨,了无片瓦。权县事秭归尉右迪功郎王康年、尉兼主簿右迪功郎杜德先来,皆蜀人也。谒寇莱公祠堂,登秋风亭,下临江山。是日重阴微雪,天气,复观亭名,使人怅然,始有流落天涯之叹。遂登双柏堂、白云亭。堂下旧有莱公所植柏,今已槁死。然南山重复,秀丽可爱。白云亭则天下幽奇绝境,群山环拥,层出间见,古木森然,往往二三百年物。栏外双瀑泻石涧中,跳珠溅玉,冷入人骨。其下是为慈溪,奔流与江会。余自吴入楚,行五千余里,过十五州,亭榭之胜无如白云者,而止在县廨听事之后。巴东了无一事,为令者可以寝饭于亭中,其乐无涯,而阙令动辄二三年,无肯补者,何哉?

〔十四日〕七月十四日,作者乘船在长江中西行到太平州州治当涂县(现在安徽当涂)。

〔南窗观溪山〕南窗,船舱中向南的窗。溪山,河山风景。溪,姑熟溪。书中七月十三日这样记述:“州(太平州州治)正据姑熟溪北,土人但谓之姑溪。水色正绿而澄澈如镜,纤鳞(小鱼)往来可数。溪南皆渔家,景物幽奇。”山,就是下文“溪东南数峰如黛”的青山(山名)。

 

〔绝〕极。

〔裂〕冲开。

〔垂钓挽罟(gǔ)者弥望〕垂钓,垂竿钓鱼。挽罟,拉网。罟,捕鱼的网。弥望,充满视野。弥,满。

〔以故〕因为这个缘故。

〔僮使辈日皆餍(yàn)饫(yù)〕家僮差役们每天都吃得饱饱的。僮,年纪小的仆役。使,公家的差役。餍、饫,都是饱足的意思。

〔土人〕当地的人。

〔宜鱼〕适于鱼的生长。宜,适宜。

〔信以肥故〕当真是因为(水)肥的缘故。

〔黛〕青黑色的颜料,可以画眉。这里是说山色青黑。

〔十四日〕八月十四日,船从富池出发西行。富池,富池口镇,在现在湖北阳新。

〔自顶直削去半〕像是从山顶一直削去一半。形容山的一面直上直下。

〔余姚〕县名,现在浙江余姚。

〔江〕余姚江,东流入甬江。

〔绝相类〕极像。

〔抛〕放,行船。

〔筏〕用竹或木编的水行的工具,俗称竹排、木排或筏子。

〔妻子鸡犬臼(jiù)碓(duì)皆具〕妻子、儿女、臼、碓都具备。妻子,妻和儿女。臼、碓,舂(chōng)米的工具。臼是石槽,盛还没去皮的谷子。碓是一块圆形石头,系在杆上,一上一下地捣臼中的谷。具,具备、齐备。

〔阡陌〕田间的小路,南北向的称阡,东西向的称陌。这里指筏上纵横的通道。

〔素所未睹〕向来没看见过。

〔舟人〕使船的人。

〔蔬圃〕菜园。

〔酒肆〕酒铺。

〔夹〕江边的小水湾,可以停船。

〔但〕只。

〔挽船〕用力拉船。

〔自平旦至日(dié)〕从天亮到日落。

〔矶(jī)〕水边的大岩石、小山。

〔旁(bàng)〕同“傍”,靠近。

〔蕲(qí)州〕州治在现在湖北蕲春南临江处。

〔儿辈〕子侄等晚辈。

〔陂(bēi)湖渺然〕湖泽广阔辽远。陂湖,湖泽。渺然,形容面积很大。

〔芰(jì)〕菱角。

〔富〕繁多。

〔木芙蕖(qú)〕一种落叶灌木,秋天开花,花大而艳,有红、黄、白等颜色。

〔芦藩〕用芦苇编的篱笆。藩,篱。

〔宛〕逼真,相似。

〔艇(tǐng)〕轻快的小船。

〔穷之〕看个究竟。穷,尽。之,代陂湖的环境。

〔会〕恰好。

〔机〕捕捉野兽的工具。

〔传(chuán)〕传说。

〔汉昭烈〕蜀汉昭烈帝刘备。昭烈是谥号。

〔入吴〕往吴国去。

〔鼋(yuán)〕鳖。

〔二十一日〕八月二十一日,船从黄州上游戚矶港出发。

〔黄〕黄州。

〔旷远〕空阔辽远。

〔菽(shū)粟(sù)荞(qiáo)麦〕菽,豆类。粟,谷子,去皮后为小米。荞麦,粒三角形,有棱,磨成面粉食用。

〔杨罗(fú)〕江边地名,在鄂(è)州(现在武汉市武昌一带)以东几十里。

〔稠众〕稠密众多。

〔百钱可饱二十口〕一百个铜钱(买的鱼)可以使二十口人吃饱。

〔九日〕九月九日,船行至荆州石首县(现在湖北石首)界内。

〔谒(yè)后土祠〕往拜土神的庙。后,古代尊称君主。

〔苫(shān)〕覆盖房顶。

〔挂帆〕张起船帆。

〔买羊〕买羊肉。

〔村步〕村庄。步,停船的水边。

〔以重(chóng)九故〕因为重阳节的缘故。重九,阴历九月初九。古代说九是阳数,所以重九称为重阳节。

〔屠一羊〕(村庄里)宰了一只羊。

〔俄顷〕一会儿。

〔求菊花〕重阳节是菊花开的时候,古代有重阳赏菊的风俗。

〔芬馥(fù)〕芳香。

〔颓(tuí)然径醉〕就喝醉了。颓然,醉后坐立不稳的样子。径,就。

〔始覆絮衾(qīn)〕开始盖棉被。〔二十一日〕十月二十一日,船过归州(现在湖北秭(zǐ)归)西行往巴东县(现在湖北巴东,往西就是重庆巫山县界)。

〔石门关〕两山夹着的一条狭路,当在巴东县之东。

〔井邑〕街市。井,民居。邑,县城。

〔于〕助词,无义。

〔萧条〕冷落。

〔令廨(xiè)〕县官办公的地方,县衙门。令,知县。

〔茅茨(cí)〕茅屋。茨,用茅草、芦苇盖的屋顶。

〔了无片瓦〕一片瓦都没有。了,完全。

〔权县事〕代管县里的政事,代理知县。权,暂代。

〔秭归尉〕秭归县的县尉(县令的属官)。

〔右迪功郎〕一种文散官(只是品级,没有实职)衔,从九品,品级最低。

〔尉兼主簿〕(巴东县的)县尉兼主簿。主簿是县令属下管文书的官。

〔寇莱公〕北宋名相寇准,字平仲,华州下(guī,现在陕西渭南)人。19岁中进士,曾任归州巴东县的知县。宋真宗时封莱国公。

〔重阴〕天阴得很。

〔(liáolì)〕凄冷的样子。

〔复观亭名〕再看看秋风亭这个名字。秋风容易唤起凄凉惆怅的心情,所以这样说。

〔流落天涯〕在远离故乡的地方漂流。

〔槁死〕枯死。

〔南山重(chóng)复〕南山峰峦很多。

〔绝境〕超过一切的美妙境界。

〔间(jiàn)见(xiàn)〕和“层出”意思一样,都是山峰很多的意思。间,更迭。

〔森然〕繁密茂盛的样子。

〔栏外双瀑泻石涧中〕栏杆外面的两条瀑布倾泻到石涧里。泻,奔流。石涧,连底带岸都是石头的山涧。〔跳珠溅玉〕像珍珠在跳跃,像玉屑在飞溅。形容瀑布水入涧的景象。

〔是为慈溪〕这就是慈溪。

〔会〕会合。

〔自吴入楚〕从江浙到湖北。

〔亭榭(xiè)〕都是点缀风景的建筑物。榭,建在高台上的敞屋。

〔胜〕(景物)优美。

〔止〕只,仅。

〔听事〕厅堂,办公的处所。

〔了无一事〕(知县)一点事都没有。

〔为令者〕作知县的人。

〔寝饭〕睡觉吃饭度日。

〔无涯〕没有边际,无尽。

〔而阙令动辄二三年,无肯补者〕可是每逢知县出缺,动不动就两三年没有人肯补这个缺。阙,通“缺”。

 

    《入蜀记》记作者入蜀途中的每日经历,往往随作者兴之所至,如行云流水,涉笔成趣,尤其是所写景物和观感,简练优美,多富有诗意。因此被看做游记的上品,为读者所喜爱。这里选的五则日记,体现了《入蜀记》的写作艺术。

    日记是随笔记事的文体,容易写,因为很少有题材、结构、篇幅、写法等方面的限制;但也容易写得平庸呆板,有如记账。要想写得好,首先要在题材方面有所选择,无论事实、景物、思想感情,都要有其可取之处,有可记可写的价值。在写法上,可因事、因人、因物、因情灵活掌握,随文而异,不拘一格。阅读时要注意这五则日记的选材和写法。

文章录入:luyan    责任编辑:luyan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yuyingchao.com
    语文潮⊕余映潮教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