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文教材 · 经典阅读 · 语文期刊 · 作文与考试 · 备课资源 · 语文影音 · 语文名师 ·

 | 网站首页 | 文章中心 | 下载中心 | 交流中心 | 备课中心 | 

·映潮教艺·映潮导读·映潮导写·映潮备考·潮水之家·教研视野·
您现在的位置: 语文潮 >> 文章中心 >> 潮水之家 >> 诗圃文苑 >> 正文 今天是:
想起余先生
作者:徐杰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9/19 21:29:23

前日,在K12网站语文论坛上发了个帖子,是关于文本拓展的,后来就有网友发来悄悄话,问这文章是不是借鉴了余映潮老师的写作风格。我就窃笑,颇自得地发短信给先生,向先生问好,先生回了短信,很简洁的一句话:“在区县检查开学工作。”想到先生将到退休之年,仍然在基层奔波操劳,指导一线的语文老师,敬意油然而生,于是,在这个深秋的夜晚,听窗外淅沥的雨声,想起了我与先生交往的点点滴滴。

2004年暑假,我带领全校语文老师,前往杭州观摩“语文报杯”全国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也许是有些省中语会在选拔选手上的猫腻吧,某个赛课单元四位选手的课堂表现很不让人满意,下面2000多听课老师也是愤愤不平,觉得在这样炎热的夏天,听这样低水准的课,真是花钱买罪受。我们几个语文老师一合计,就想代表全体听课教师来说两句。于是,在第四位选手下课的时候,我冲到讲台上,拿起话筒,向大会组委会表达了我们的不满,还提出了请余老师给全体教师上一堂示范课的要求——其时,我对于先生,是久闻其名,而未见其人。知道先生在赛课现场,还是因为评委席上有写着先生姓名的席卡——后来,组委会接受了我们的建议,请先生给老师们增加了一个报告,是关于课堂教学设计的,老师们的“造反”方被说服。

那时,我们白天听课,晚上就在宾馆的会议室集中评课,还邀请了当天的优秀选手一起参加,气氛很热烈。有老师就建议说,大师就在眼前,为什么不去请呢?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我们打听了先生的住处,就直奔先生下榻的宾馆而去。先生很热情地接待了我们,并且,与采访他的记者提前结束了谈话,打车来到了我们的宾馆会议室,解答了老师们教学中的困惑,还着重给我们谈了课堂教学的主问题设计问题。不知不觉已是深夜,有老师买来了西瓜,但是没有刀具,于是就采用暴力手段,砸开西瓜,先生也饶有兴致地和我们一起啃吃这些极具个性化的西瓜块。

大赛结束的时候,我邀请先生到我们学校讲学,先生没有回绝,只说忙,可能要到翌年四月。

于是就盼四月。

先生如约而来。亲自上了三节示范课,听了我们学校两位老师的汇报课,作了一个专题报告,还有一个听课点评。满满当当,我就有点过意不去,觉得在一天里安排这么多活动,简直是虐待了,不免有愧色。先生似乎看出了我的心思,笑着安慰我说,难得来一回,总想多倒点东西出来呀。

自此,我们学校语文组教研活动,老师们就喜欢经常引用先生的话来作为自己的论据了。

先生讲学期间,我作为组织者,有了得天独厚的机会,多向先生求教。先生只告诉我,一学期,好好读一两本书,集中关注一两个教研话题,写一两篇教学论文,如此日积月累,就厚实了。我就请先生给我推荐书,先生说,不妨读读李泽厚的《美学原理》,对课堂设计很有帮助的。于是我就读李泽厚,并且做了摘录,告诉先生,先生说,好。

是年腊月,先生赴淮北讲学,听说有新的课与新的课型,还有新的报告,于是心就痒了,想带语文老师们一起去。但是,学校分管领导不同意,说这个活动不是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的——其实,是舍不得钱。最后,我们几个人一商量,决定还是要去,怎么去?自费包车去。我们一行10人,找了一辆面包车,在一个冬日的周六的下午,往淮北去。先生听说了,给我电话,说,你告诉组织者,就说你们都是我的弟子,让他们把会务费给免了吧。

于是我们享受了免费的待遇,并且,因为打着先生的旗号,我坐在第一排,课间休息时,还能趁机向先生汇报听课感受,得先生指点,真是受益匪浅啊。

先生告诉我,说他的《教学艺术50讲》出版了,这部书稿的部分文章我是拜读过的,觉得很有价值,于是告诉了教研组长,语文老师们听说了这个消息,纷纷订购,现在,这本书就放在我的床头,下班回到宿舍,倚着床背,读上几页,再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每每总有让人心动的收获。

今年年初,在浙江大学有一个“本色语文名师课堂展示”活动,都是当前语文教学界的成名人物执教。想到前两次的外出听课,未得校分管领导的批准,这次反正是自费,就不想再多此一举,自找难堪。于是,就调好课,与一把手校长打了个招呼,悄悄地走了。那次,听课18节,许是读了一点书的缘故吧,在课后与胡明道老师、马飙老师等名师的交流中,居然还能说得出一点东西,居然还得到了他们的首肯。就更心切地盼着先生早点到达。也许是组委会的有意安排吧,先生的示范课《狼》,在最后半天上。先生在前一天的傍晚到杭州的,我吃过晚饭,便去找先生。先生听我汇报了听课感受,随后,就和我谈起了上课老师们各自的教学风格,如数家珍,娓娓道来,真正的是指点江山的味道了。不忍过多打扰先生休息,遂与先生告别,先生执意一直把我送到宾馆的大门,才回房间休息。回望先生的略显清瘦的背影,想到先生对我这样一个普通教师如此厚爱,顿觉惶恐与不安,也觉幸福与满足。

回到学校,这样的喜悦还没有来得及回味,就有老师告诉我,有分管校长在理直气壮地查我的岗,弄出了不小的动静,还弄得议论纷纷的。当时就想要个说法去,但是,忽就想起先生的豁达,想起先生的胸怀,作为先生的“弟子”,怎么就沉不住气了呢?于是,把听课笔记整理了,给初中的语文老师们作了一个专题汇报。有老师戏言,说,你是一人听课,全组沾光。我笑笑,觉得挨了批,也值。

到了4月份,先生告诉我,说要路过南京,往常州去讲学。常州距离南京不远,我就缠着先生,要与先生同行。先生很爽快的答应了,让我在机场高速公路的出口处等他。那天,在车上,和先生一路说过去,我像一个饥饿的人,拼命从先生的口袋里往外掏面包。前往迎接先生的《语文周报》的郭社长也笑着打趣,说他们举办的活动,我是最大的受益者了。

到了常州,我赖住先生说,你住哪,我也住哪,用《水浒》里的话,叫“早晚也好请教”。先生笑了。到了总台,周报的同志给先生拿了房间钥匙,我准备登记住宿,却发现房费贵了,标间要400多,自己掏腰包住这么贵的房间,还不如省下来买几本书看,这么想着,就有点犹豫,对先生说,我去附近找个宾馆吧。先生微笑着,看着我,说,小徐,你睡觉打不打呼噜?我急忙表白,梦是常做的,呼噜却不打。先生一把捉了我的手,说,走,就睡我那里吧。

我一下子怔住了,我知道,那是被巨大的惊喜击中的感觉!灯下,先生在备课,读书,圈点,写提要,做课件,这些普通教师的教学准备工作,先生一样的做得一丝不苟。等备课结束,我们躺在床上,先生和我谈备课过程,间或回答我的疑难,或者解说设计思路。那一刻,四周静悄悄的,就仿佛觉得自己是在暗夜里摸索,忽然遇到了高人,他提着灯笼,引领我向前走去,使我看到了更深邃悠远的景物。

话题说到了我的人生发展设计,先生谆谆告诫我,如果想在语文教学上做“大家”,就必须心无旁骛。先生建议我,做教务主任,到38岁左右,如果到那时,没有更高的平台在管理上发展自己,不如辞职,这样,还有10年多的时间来专心做语文课堂,那么,到50岁,就能够如愿以尝了。听着这些话,我觉得相隔一米远的先生,距离我是那么近,仿佛走到了我心里去。

第二天的课无疑是很成功的,常州地区的老师们,听说是先生来讲学,有的老师早上5点多就来了,在剧院门口等着。有些老师听着课,觉得好,但是又说不透,于是,我就担当起了义务解说员,课间,我的周围总是围满了人,听我来解说先生的课堂设计。先生就在远处,望着我,微笑着。

再就是后来吧,我觉得在那样一个环境里做主任,无益于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也不能为老师们的个人进修与业务发展多做点什么,于是就在7月初递交了辞职报告。我发短信告诉了先生,先生回信快而简短:了不起!恰南京市教师暑假新课程培训,邀请先生来指导,听说这个消息时,我已在南通老家,但是,仍坐车4小时,转而打车,赶到先生下榻的宾馆。本想与先生畅叙一番,却发现先生实在是忙,屋子里还有市、区的教研员,有的认识,有的不认识。东道主热情邀请我与先生共进晚餐,想想那么个场合,他们也都想与先生攀谈的,我就不分他们一杯羹了吧,于是告辞。

如今,新的一学期来临,我教两班语文,每天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学校图书馆就在我办公室隔壁,进去看看书,做做摘录,偶尔也写点教学反思,很充实,也很满足。

于是,就想起了先生,想起了先生和我说过的,在您退休前,明年4月,有一个专门的“余映潮教学艺术研讨会”,届时,您的得意弟子们将登台献艺,您说,欢迎我也去上一课。

我一定要去的,不是为上课,而是——想补上一个拜师仪式,正式喊您一声:师傅!

想起余先生。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 语文潮⊕余映潮教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