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文教材 · 经典阅读 · 语文期刊 · 作文与考试 · 备课资源 · 语文影音 · 语文名师 ·

 | 网站首页 | 文章中心 | 下载中心 | 交流中心 | 备课中心 | 

·映潮教艺·映潮导读·映潮导写·映潮备考·潮水之家·教研视野·
您现在的位置: 语文潮 >> 文章中心 >> 潮水之家 >> 诗圃文苑 >> 正文 今天是:
没有人找余老师签名
作者:默默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11/12 21:00:24

2006年10月31日下午两点,坐车往荆州去。

荆州市初中语文第四届“说课”交流会于明天拉开帷幕。

我这人坐车讲运气,碰到好的司机,脚下留情,就会顺顺当当、舒舒服服地走一路。今天有些惨,司机那边脚下猛踩刹车,我这边就由话多到话少,最后变成了痛苦的沉思状,顺便光荣了两个塑料袋。到荆州的时候,天都擦边黑了。找到报到的地方,似乎已经属于迟到者了,因为服务员说:“赶紧去餐厅吧,说不定还赶得上。”饭是自然不用吃了,一路三四个小时的折腾,早已没有了这个胃口,只想着赶紧安顿下来,缓缓精气神。

同行的柳老师说,还是去一下饭厅吧,出于礼貌,也该打个招呼。更何况还没有见到余老师呢。

进到饭厅,坐满了四桌人,许多人都拿好奇的眼神打量我们,毕竟我们是迟到者,彼此又来自于不同的县市区。

定神细视,那坐在靠左手那边一桌的长者必定是余老了,太显眼了,一桌的粉丝(fans),就他一份小炒(潮)(除了余老,其余全都是青年教师)。

1996年的时候,我们学校承办过一次荆州市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研究年会,隔得远远的看见过余老师一次,被许多热情的追随者簇拥着,满脸的笑意。

现在再见到余老师已时隔十年,我已进入奔三的年纪,余教师也已近花甲之年。此时的我已经成为了一名中学语文老师,只不过是一个年近三十的新手,刚刚开始语文教学的生涯。

我是余老师的网友,参加此会之前从不曾真正接触过这位长者。我们的交往始于余老的网站,因为为“语文潮”做了一点点力所能及的小事,余老师专门写邮件来表示感谢,慢慢的联系就多起来。到最后变成了我不住的发邮件感谢他,因为被他老人家惠及的多了,由不得不让我谢。

对我而言,2006年的夏天具有特别意义,因为正是在余老师一封封邮件的鞭促和提示之下,我开始反思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所应该具备的能力。之前,我有些消极,毕竟到了近三十才转行,在领导眼里,已经是“鸡肋”般的年龄了。我原本有些难为的心态早已被自己调整得十分平和,打算就这么着吧,不做凤头,也不做蛇尾。

但是余老师的一封邮件让我重生出要认真起来的念头。

余老师告诉我,三十岁并不晚,他也是三十岁才开始学着做一名语文教师,关键是要坚持做点学问。

了解到我才开始教语文,老师似乎知道我需要什么,给我连发了几封与中学语文教学方法有关的邮件。看着余老师发给我的那些讲义,心里一点点明朗起来,原来语文应该这么教,原来语文还可以这么教。原来我可以做得更好。

九月初,余老师来邮件告诉我,荆州市中学语文第四届说课大赛要举行了,县里会通知我去参加。我突然地紧张起来,这个舞台对我而言,到底有多少?太未知了,仿佛无穷大,又好像宽窄只有盈寸。那个邮件背后的亲切长者,我不会让他失望吧,万一我没做好,余老师会怎么看我?然而,正是这种惶恐不安的心态,使我不断的调整着自己的状态,思想由混沌到清晰,想法多了起来,思路就变得明朗开阔。

走到余老师身边准备和从未真正谋面的他打招呼。看到站在身边的我时,余老师没有迟疑地就握住了我的手:“默默是吧,来了!快吃饭!”我心里竟然有一些遗憾,我怎么就这样一下子给他认出来了呢?(他的)感觉怎么就这样敏锐呢?

一桌的fans,一份小炒。想到我进餐厅时脑子里蹦出来的这个念头,我不禁又开始偷笑。今年来开说课会的男老师不少,但参赛现场说课的只有两位,其余清一色的年青女教师,大家都期望得到余老师的指点,自然都簇拥过来,围在余老师旁边叽叽喳喳的不停嘴。不停的问,不停的答,难怪余老师说:“这两天话说得多了。”

11月1日,说课大赛很顺利地进入到各个议程。这次说课的形式与上届说课大赛不同之处在于,每位选手说课完毕,余老师并没有进行现场评点,而是针对选手说课中存在的问题展开一个教学设计技巧方面的话题,或者说是进行微型讲座。全部赛程共有十九人现场说课,余老师就穿插着讲了十九个话题,加上第二天上午的示范课结束后补充的一个话题,正好是十全加十美,余老师在这次说课会上给我们讲了二十个话题的内容!
不在会场的人很难体会到这样一种氛围,余老师在每位选手说课之后的话题只讲3到5分钟,那从容不迫、信手拈来、准确精练、容量丰厚的表述是怎样激动着每一个人的心。

11月2日的活动更加精彩,两位年轻老师上了示范课,余老师也上了一节课。当他上课时,教室的听课的人数猛然增加。

活动结束了,余老师问我:“你是第一次听我的课吧,感觉怎么样?”我说:“真好!”这是余老师常常用来鼓励我的一个词。余老师呵呵笑说:“我课后问了一个女同学,她说不好啊!”“啊?”我讶异。“她说:不好,课堂时间太短了。”看到余老师因为这个关子卖得成功而露出得意的笑,我也禁不住笑起来。是短了点,实际授课只有三十九分钟,但是谁又能说这堂课就缩了水呢?学生分明觉得获益匪浅、意犹未尽啊。而余老师的笑脸不正流露出因为学生有所收获而产生的成就和兴奋感吗。

会议时间太短了,说课、讲座、青年教师和余老师的示范课,总觉得听得还不过瘾。会议时间又太长了,两天多来,从整天地主持会议到穿插讲座,从亲自接待每一位参会者再到亲自送走每一位参会者,余老师都是身体力行、亲力而为。这样一个精神矍铄的老头儿,看似浑身有使不完的精神和气力,可当我问余老师:“接下来有什么安排”时,老师回答:“好好的补上一觉。”那张虽然疲惫但依然笑颜绽放的面容,如秋天的金菊一般灿烂。看到因为这片灿烂而感染和影响到的受众,我不由想到那句诗:“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荆州市,又迎来了一个中学语文教学教研硕果丰收的秋天。

回来之后的第二天,余老师就给说课的选手发来了说课的录音文件,当然,也有我的一份。
 

附:说课大会散记

赛板书

洪湖的两位老师说课,没有准备课件,拿起粉笔,蹬蹬蹬,上台就开始在那仅露一角的黑板上展示板书设计。两位教师,一前一后,一红一紫(衣着),一花一鸟(《紫藤萝》《珍珠鸟》),边板书边比划,嘴里也没闲着的在阐释自己设计之美。乐得底下听评的老师笑声不断,余老师也忍不住调侃起来:洪湖的老师的表现真是原生态啊。乐完之后我挺佩服的,敢当众板书,那字还真不是吹的,换我就不成了,拿不出手啊!

海燕的《海燕》

东方红中学一位叫海燕的老师一亮相,就让人眼前一亮,是美女老师噢。那嗓子也靓,清脆悦耳,声情并茂的演读将那听评的教师都带入到意境当中。台下的老师说:海燕说海燕,真是妙绝。

直白的引用


可能是因为名师就在身边的缘故,少有选手在说课中引用余老师的话。所以每当有选手的说课中出现“余老师也曾经说过”这样的句式时,都会引发台下善意的笑声,毕竟余老师就坐在旁边,这么直白的引用,还真有点那种味道。余老师每每听到此处,也会跟着听课的老师一起乐开了。

                   是谁动了我的座位

11月2日上午,在第二位青年老师的示范课讲完之后,接下来是余老师的示范课。中场休息十分钟,许多听课的老师都趁着空档跑去休整。过了一会儿,人渐渐的多起来。人越来越多。人多得有些拥挤了。同行的柳老师离座的时候稍长了一些,结果就有一位陌生的老师跑来不客气地坐在了她的位置上。我和同县的另一位老师向她解释:“这里已经有人坐了。”这位老师环视了一下四周,并不打算离座。我又重申了一遍:“对不起,这里有人坐了。”

“噢,我原来的位置被人坐了。”老师回答。

“嗯,难道这样就可以占别人的位置了吗?”我心想,心里有些不痛快,但又不好多说。

柳老师来了之后看了一下已经显得拥挤了的场地说:“没有关系,我再找地方吧。”

我心里就纳闷了,怎么人就多起来了呢?等到余老师课一讲完,好多老师就开始起身离开,这才明白,原来这些并不是原先参会的教师。后来听说,因为是余老师的课,周边学校的老师都跑来听课了,甚至有的学校开专车送老师来听课。难怪这位置突然就紧张起来,连一向遵纪守礼的老师们都顾不上讲礼节了呢。


没有人找余老师签名

两天的会议,没有人找余老师签名,这与我们看到的余老师在外地讲课的情形形成鲜明对比。这也许是老师时时在大家身边的缘故吧。在这个小小的城市里,他生活几十年了,全力以赴,一心一意,沉浸在教学研究与培养队伍之中,带出了五六批、几百位比较有水平的弟子。余老师对青年教师的提携,对乡村老师的关注和关怀,春风化雨般地滋润着大家的心田。余老师那永远和蔼的笑容和那富有磁性的声音,如同一枚爱的印章,被深深刻上“语文”的烙印,“余老师”三个字,就是我们心中的韵味无穷的签名。

 (默默 2006 11 4)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 语文潮⊕余映潮教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