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语文教材 · 经典阅读 · 语文期刊 · 作文与考试 · 备课资源 · 语文影音 · 语文名师 · | ||
|
|||
·映潮教艺·映潮导读·映潮导写·映潮备考·潮水之家·教研视野· |
![]() |
您现在的位置: 语文潮 >> 文章中心 >> 潮水之家 >> 诗圃文苑 >> 正文 | 今天是: |
|
|
大家所不“了解”的余映潮 | |
作者:汪帮清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4/8 16:15:09 | |
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 (这是 2005-09-30 10:16:18 ( 529 天, 13 小时, 43 分钟 前 ) 国庆快乐,不能休息! 这是《中学生学习报·语文周刊(中考版)》王海萍编辑对我们荆州的12位老师的约稿。共分十二“篇”。比如“亲情篇”,指的就是选取有关“亲情类”的文章;每“篇”的字数约为6500—7000。 由汪帮清于国庆期间出“一篇”文章范文;重在格式,重在模式,重在书写与排版要求。 编写题目的要求:按 交稿时间: 收到邮件后请回复! 余映潮 2005-10-06 09:06:19 ( 523 天, 15 小时, 2 分钟 前 ) 范文写起了没有呢?得抓紧呢。 收到,谢谢。立了大功。 我这几天在外视导。 十二位作者: 现将《中学生学习报·语文周刊》中考阅读稿件的样稿和有关补充说明发你们,请照此成文。 (这几封邮件展现出余老师为中学语文报刊杂志策划和组稿的过程。每一年,余老师都为一些语文报刊杂志策划方案、组织撰稿,并且都是一个一个系列的,并且都能受到别人的首肯和好评。难怪人们惊奇地注意到中语界的“荆州现象”,难怪人们能够心口相传“荆州有个余映潮”。) 帮清好。 1.22日的活动要把课文材料准备好。课文要学生与听课的教师人手一份。 2.预习要求:学生读课文,查字典认生字,各自独立地概括一下课文内容。老师不介入,只要求。 3.风先不要吹出去。怕是我突然有事,害得大家空跑。 4.时间安排紧凑一点。 (这是邀请余老师到我们学校讲高中的课文《神奇的极光》时,他对我的叮嘱。——总是那么细致,总是那么珍惜时间,总是那么替别人着想。) 目前只有这么多: 《〈陈涉世家〉漫谈》 《语文教学通讯》 1996.2期 《〈陈涉世家〉重难点》 《语文教学通讯》 1998.4期 《〈陈涉世家〉备课笔记》 《中学语文教学》 2000.1期 《〈唐雎不辱使命〉导读》 《中学语文教学》 1988.1期 《〈唐雎不辱使命〉教法刍议》 《中学文科教学参考》 1991.5-6期 《关于〈唐雎不辱使命〉中的‘布衣之怒’ 》 《语文学习》 1991.2期 《〈出师表〉教学艺术》 《语文学习》1997.2期 《〈出师表〉教学一得》 《中学语文园地》 1997.6期 《〈出师表〉的表达艺术》 《语文教学通讯》 1998.5期 《〈出师表〉的潜主题》 《中学语文》 2000.1期 (这是为陕西师大出版社编写《初中语文创新实用教案》时,向余老师“求救”得到的答案。这本书分六册,由余老师任主编。我负责九上的第六单元。其中有一个环节,每篇课文必须有至少10项的实用参考书目。我查找了2001年以后的一些语文类期刊,可还是不足。这时我想到余老师,他经常向我们提到他自己制作的“读书卡片”,于是向他“求救”。不出两天,上面的内容就出现在我的邮箱里,我又把它们复制粘贴到了教案中。) 许多年不曾写过毛笔字了。 今天规规矩矩写了几个字。 还装模作样地加了印章。 这印章都是我在70年代当农民的时候自己刻的。 可惜这手艺现在也丢了。 (余老师发过来的是“电子照片”,上书八个隶体大字——“大海高山,小桥流水”,神韵十足。在我看来,那绝对算得上是“书法艺术”;有机会得传到“语文潮”上。只不过,美中不足的是:好像是写在一张试卷纸的背面。我于是想:几时有机会,一定得买一卷上好的宣纸请余老师亲赐“墨宝”。) 帮清好。 你校是不是有一位会修理电子琴的音 我有一架卡西欧的小电子琴,因为坏了一组音,很多年没有用了。想修起来给川用。 (我知道, …… 原来,平淡的生活也能够点染得这样绚丽! 原来,平实的工作也能够锻造得这样美好! 原来,平凡的人生也能够演绎得这样精彩! 而这一切,只是出自于——一个人的本色。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