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语文教材 · 经典阅读 · 语文期刊 · 作文与考试 · 备课资源 · 语文影音 · 语文名师 · | ||
|
|||
·映潮教艺·映潮导读·映潮导写·映潮备考·潮水之家·教研视野· |
![]() |
您现在的位置: 语文潮 >> 文章中心 >> 映潮教艺 >> 映潮说课 >> 正文 | 今天是: |
|
|||
映潮评课之十六:《红楼梦--抄检大观园》 | |||
语文潮名师评课之十六 | |||
作者:余映潮 刘晓武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7/11/3 14:13:32 | |||
这个课例是讲究教学的切入口的。
这个课例是讲究教学内容的“选点”的。
也比较讲究教学过程的起承转合。
从这一点看,教师对阅读教学的设计艺术有着一定的研究。
但这个教例也有较大的缺陷。
如教学线索的肤浅。“自然”一词在课文中没有力量串起小说中的人物与情节,将它作为课文教学的线索与抓手也就勉为其难。
如教学铺垫的缺失。教学《抄捡大观园》这样的课文,必须有长足的教学铺垫,才能让学生理清课文中的人物关系与故事情节,才能顺利地推动教程,但这一课的教学竟然没有进行什么铺垫。
如教学内容的浅淡。课文教学中师生一起真正地品味“自然”的也只有四五处,正应了前面所说“自然”一词力量薄弱的看法。
再说教学手法的运用,教师提问过多,学生的品析内容基本上是老师问出来的。一问一答式地向前推进,不是欣赏小说的正道。
课前播放《晴雯之歌》,也是现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常用的一种通俗手法。
如果教师真的想“用一节课时间突破二万字左右的小说节选部分”,最好的方法还是选“一块”地方来读一读、品一品。
余映潮 自然的神韵 ——《红楼梦 抄检大观园》赏读 安徽省六安市徐集中学 刘晓武 邮编:237141 电话: 13034026644 电子邮件:liuxiaowu66@sina.com 一、缘起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指出:“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像力和审美力。”“选读经典名著和其他优秀读物,与文本展开对话。通过阅读和思考,领悟其丰富内涵,探讨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抄检大观园》节选自《红楼梦》第74回。内容方面,记述了贾府一次矛盾的大爆发,人物性格得以集中展示。艺术技巧方面,又一次凸现了曹雪芹的以复杂纠结的矛盾写人物的方法。我把此课目标定位为:品味语言,感受思想,与文本展开对话,领悟其丰富内涵。我准备用一节课时间突破二万字左右的小说节选部分。我对文本阅读再三,思索再三。终于找到了教学的突破口:自然。文中“自然”一词出现了十次,勾连全文,意味深长。课前布置学生阅读两遍,并把“自然”一词圈画出来。 教学环节安排如下:1、自然导入;2、自然流程;3、品味“自然”;4、自然点评。 这样设计目的是让学生充分感知文本,走进语言文字构筑的美丽的世界中。环节少而紧凑,教学主题突出。力争在课堂上与学生展开对话,让其领悟语言文字背后的人物的个性与灵魂。 二、案例 教学过程: (一)自然导入: 利用多媒体课件,课前三分钟播放《晴雯之歌》,缓慢而悲伤的音乐在教室里轻轻流淌,渲染一种伤感的气氛。 师:歌曲唱得是《红楼梦》中的哪个人物? 生:晴雯。 师:大家读过《红楼梦》吗?老师来做一个调查,请大家高举你的手。(人数较多) 看来班上的“红迷”挺多的。(众生微笑) 那我们为什么要读《红楼梦》呢?[出示PPT2] 我们有一个丰富的文学宝库,那就是多少代作家留下的杰作,它们教育我们,鼓励我们,要我们变得更好,更纯洁,更善良,对别人更有用。文学的目的就是要人变得更好。------北大教授 钱理群 《红楼梦》---一本不读就是人生极大遗憾的书。 (二)自然流程: 师:本文的标题是什么?告诉了我们哪些信息? 生:告诉了核心事件,大观园里发生的重大事件。 师:为什么用“抄检”一词?用“搜查”不也行吗? 生:“抄检”一词突出事情的严重性。 师:事情总有来龙去脉,那么事情发生的原因有那些呢? 众多学生参与总结:1、绣春囊事件(导火线);2、王夫人盛怒;3、王善保家的挑拨。 师:真可谓“山雨欲来风满楼”,抄检大观园的经过如何?简单概括。 生:逐一搜检,决不放过任何一个疑点。 师:搜检的时间在什么时候?有何意味? 生:夜晚。表现抄检者的别有用心。 师:正如“百家讲坛”里红学家说,这是重案组进行的一次突然袭击。(众生笑)大家注意抄检的地点在什么地方? 生:大观园。 师:大观园在你的印象中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 生:大观园原本是一个美丽的地方。贾宝玉和众多美丽的女子在这里快乐的生活。 生:这里有酒,有画,有诗,有歌。 生:这里有温暖,有激情,有率真,有甜蜜。 生:这里有爱情,有友情,有亲情。 师:遗憾的是,在一个黑色的夜,这里却上演了一出人间丑剧。大观园的宁静从此被打破。一切的流程无可控制,自然而然。[出示PPT3] 情节合理自然 脂砚斋评语:各得自然之理, 各得自然之妙 (三)品味“自然” 师:文中有多处“自然”一词,请你自由感受。[出示PPT4] 品读“自然” 学生自己选择感兴趣的“自然”点。 生:我选第一处,王夫人说的“自然是那琏儿不张进下流种子那里弄来”,可见王夫人对贾琏等人的做法习以为常,司空见惯。只不过要求不能影响了大观园的女仆们。 师:是啊,两套生活方式,两种价值标准。 生:我选王夫人说的另一处,“自然明儿揭你的皮”,“自然”一词显现出贾府里女仆生命悬于主人的一念之间。多则骂,少则打。她们无从掌握自己的命运。 师:听了王夫人的一顿臭骂之后,晴雯是怎么出去的? 生:“握着脸”。 师:“握”字,你能读出什么呢? 生:非常气愤!觉得伤害了自己。也能说明晴雯刚烈的性格。 师:对!这里体现了晴雯愤怒的力度。她握住的何尝不是自尊,不是个性。自然,后来抄检到她那里的时候,其表现我们就不难理解了。 生:后来,有几个动词我印象较深。例如“挽”“闯”“豁”“捉”等词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她洒脱刚烈,决不屈从的个性。 师:可是她用什么来完成这个动作的? 生:用自己的生命为代价的!用自己的生命来维护自己的尊严! 师:多么坚强的人!这种自觉的人格意识和朦胧的平等意识多么可贵!还有谁的性格与她类似呢? 生:探春。我对探春姑娘的“自然都是贼”“自然连你们抄的日子也有呢”很在意,写出了探春姑娘对抄检的做法义愤填膺。她的目光很敏锐,看清了贾府的实质。话说的铿锵有力,掷地有声。 师:好,那就请你来朗读,体现出“铿锵有力,掷地有声”的特点来。(众生笑) 该生绘声绘色地朗读。 师:探春姑娘听说了抄检一事,如何“迎接”她们的? 生:“秉烛开门而待”,与众不同啊!笑看这些龌龊小人的做法。 生:探春姑娘很为贾府着想啊,可惜了她的忧虑,可惜了她的愤怒。 师:鲁迅说:“人最悲的是清醒了无路可走”,一个女子如此忧虑,如此清醒,如此深刻。令人钦佩!后来,她做了一件更为惊世骇俗之事:拳打王善保家的。你们感觉如何? 众生齐答:爽!(众生笑) 师:哦!这一拳如何让你感到爽心快意? 生:她打出了气势,打出了郁闷。 生:打出了刚强,打出了豪气。 生:打出了勇敢,打出了尊严。 生:打出了气魄,打出了深度。 师:我看是打出了赞美诗啊!(众生笑),我们得把莎士比亚的名言更改了,“刚强啊,你的名字是探春!”难怪仆人兴儿说三姑娘是一朵带刺的玫瑰。请大家齐读探春的大骂之语,感受其快意。 众生齐读。 师:请大家继续品味“自然”的魅力。 生:还有一处很有味,抄到宝钗那儿,王善宝家的却说“这个自然,岂有抄亲戚家之理”,我觉得这里是暗写宝钗。 师:写出了什么? 生:写出了宝钗很会做人,各种关系周旋的很到位。自然惟独她免于抄检。 师:有见地。 生:我选的是王善保家的一句“自然还有别的”,其歹毒用意可见一斑。她在这一回里纯然是一个跳梁小丑。其目的只是泄私愤而已,却让那么多美丽的女子受到了伤害。 生:她的推论也是可笑的。依仗刑夫人的势力耀武扬威,结果是“搬石头砸自己的脚”。小人活该。 师:这就是小人的逻辑,小人的力量。在小人遍布的时代,苏东坡选择了突围,却伤痕累累;而屈子只好用自己的生命诠释清白。何况大观园里的这些地位低下的女子呢,她们自然受到无尽的摧残。 (四)自然点评 师:小题大做演变成了一场血雨腥风。一阵暴风雨之后,只有凋零,只有灰烬,只有凄清与寂寞。悲剧不在于其悲,而在于永远的生活。抄检后的大观园“悲凉之雾,遍被华林”,“白茫茫一片,大地真干净”。请同学们拿起笔,任意点评。 [出示PPT5]
一学生点评:大观园,这个本是少男少女们放飞青春梦想、张扬自我个性的场所,可在一个黑色的夜,上演着令人辛酸的悲剧。无可奈何花落去,大观园的风景已经褪色。在世人的眼里,晴雯的刚烈,芳官的可爱,司棋的叛逆,自然是不可容忍的。在这一方死水里,自然容不下她们张扬的个性和自由的意识。自然,大观园淡了,空了,尽了。(学生田明珍) 其他学生发言略 师点评:[出示PPT6] 老师点评:一切归于自然 自然的流程是可怕的。 抄检大观园之后,自然,倔强而美丽的晴雯生命之花开始枯萎;自然,痴情而坦然的司棋以死抗争,泛起一朵凄美的浪花;自然,青春而灵动的芳官被逐出了大观园,孤寂地坐守青灯黄卷 。 自然,大观园所有的美丽开始凋零。大观园原本是一座人间仙境,是少男少女的世外桃源,是生命与诗意飞舞的花园。自然,在世俗的寒风吹荡下,大观园中的欢乐从此画上句号;自然,大观园的春天已经结束。 自然,大观园走向了毁灭。 (五)结语:[出示PPT7] 曹聚仁说他读《红楼梦》多达百遍。 张爱玲是个典型的“《红楼梦》迷”,她曾说:“像《红楼梦》大多数人于一生之中总看过几遍。就我自己说,八岁的时候第一次读到,只看见一点热闹,以后每隔三四年读一次,逐渐得到人物故事的轮廓,风格,笔触,每次的印象各各不同。” 王蒙曾称:“我是《红楼梦》的热心的读者。从小至今,我读《红楼梦》,至今没有读完,没有‘释手’,准备继续读下去。《红楼梦》对于我这个读者,是唯一的一部永远读不完,永远可以读,从哪里翻开书页读都可以的书。同样,当然是一部读后想不完回味不完评不完的书。” 刘绍棠与《红楼梦》有“不解之缘”,他甚至说:“我把《红楼梦》奉为中国小说家的‘圣经’。” [出示PPT8]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