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语文教材 · 经典阅读 · 语文期刊 · 作文与考试 · 备课资源 · 语文影音 · 语文名师 · | ||
|
|||
·映潮教艺·映潮导读·映潮导写·映潮备考·潮水之家·教研视野· |
![]() |
您现在的位置: 语文潮 >> 文章中心 >> 潮水之家 >> 讲座报告 >> 正文 | 今天是: |
|
|
004.余映潮的工作足迹:余映潮老师的海南之行 | |
作者:王海舰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2/8/14 15:17:56 | |
余映潮老师的海南之行 海口市景山海甸分校 王海舰 2012年3月19日,全国著名中学语文特级教师余映潮开始了两天的海南之行,两天时间,余老师分别在海口景山海甸分校、万宁市(万宁职业学校、万宁思源学校)两个点进行学术交流。参加活动的除了初中语文老师,还有中学语文教研员以及教育局的相关领导。 课堂教学——诗意流淌 3月19日,余老师在海口市景山海甸分校上三节课:《夹竹桃》《孔乙己》《松鼠》,做一个报告:《提高设计水平,提高教学质量》。 3月20日,余老师在万宁市思源学校上两节课:《假如生活欺骗了你》《马说》,在万宁市职业学校做一个报告:《中学语文教材研读12法》。 余老师的课堂充满诗意:诗意的设计手法,诗意的语言表达,诗意的教学现场…… 请看几位老师对余老师课堂的评价: 余老先生教态极其自然,一举一动,儒雅有致,不夸张、不错乱,没有一丝的急促,没有半点的装饰,清水芙蓉。余老师的语言,既清晰又简洁,不哗不涩,恰到好处。语调抑扬顿挫,舒缓悠长,学生听得清清清楚楚。好老师好比好演员,好老师好比好画家,演得真,画得自然。这就是大道至简吧。 ——海口景山海甸分校 王立兴 三堂课听下来,我记下了满满八页,感受很深。余老师的课,好像没有技巧,但正是技巧的极致,是武林高手的“无招胜有招”。不论是导入,板书,不论是引导学生“学知识”还是“练能力”,都自然,得体,环环相扣,入情入理,不论是对课文的整体感知,还是对部分语段的局部赏析,都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不张扬,不做作,不哗众取宠,不生硬随意,以自己精湛的语文功底和深厚的驾驭课堂技巧,引领着学生沉潜到语言文字的深处,在读、写、品、悟中提升着他们的“语文本领”。 ——海口景山海甸分校 喻丹 在教学过程中,余老师通过多种手法,对学生进行诵读指导,并及时把握课堂上的生成环节,给予学生技巧的传授。正如托尔斯泰说的:“教师的教不在于全盘授予,而在于相机诱导,令其运智。”余老师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眼中有学生,心中有学生,保护他们的求知欲,帮助他们自立学习,独立思考,为学生的禀赋和潜能的充分发挥创造一种宽松的学习氛围。因此,学生在余老师的带领下,由开始的不敢读,不会读到大声诵读,有韵味的读。整个课堂,学生读得抑扬顿挫,摇曳生姿,令听者赞叹。 ——海口景山海甸分校 徐梅珂 余老师之所以对课堂教学能达到如此炉火纯青的境界,应当归功于几十年对教材的研读,对案例的分析,对教育的执着,而这,没有学科之分,亦没有地域之分。我还在想:数学科也可以尝试“板块式”教学,如何把分层教学和“板块式”教学结合起来,如何在课堂上动静结合,数学教师的语言如何规范……这都是余老师的课堂给我的启发! ——海口景山海甸分校 郑继军 余老师课堂对话有时针对学生的学习要求展开。这是余老师的《松鼠》课例,活动内容是:“完成练习二:品析《松鼠》第二段文字的表达之美。”余老师说:“拿起笔,旁批,读书。”“拿起笔”,是不动笔墨不读书,余老师要求同学们写下来,学生的书面表达就得到了训练,思维也得到了训练。“旁批”,这是学生语文学习又一个不可少的习惯,这一学习要求是余老师在训练同学们的习惯养成。“读书”,这是要求学生的表达一定要结合文本,不可想当然地空说,也是告诉大家语文课不可浮华,一定要落实在文本的字里行间。类似的学习要求,我们在余老师的课上常常能听到。 ——海南省国兴中学 方仁艳 不仅课堂精彩,余老师的讲座也很震撼人心,他用具体的案例,深入浅出的讲解,让老师们感觉,语文教学原来可以如此美丽,作为一名语文教师,研读教材是如此重要。 诗意的课堂,是余老师四季耕耘与多年辛勤劳作的结晶。 高效的讨论,是余老师长年积累与不断历练的精彩呈现。 大家印象——坚定行走 余老师来海南,在海南省语文老师中掀起了一股“语文潮”,老师们除了听余老师的课,听余老师的报告,还通过网络、书籍等多种渠道深入了解余老师,学习余老师。 余老师的魅力绝不仅仅只在课堂,他独特的人格魅力,多年坚守教育并为之付出的优秀品质更令无数老师折服。 看看几位老师对余老师的评价: 这个世界,已经有很多人让我惭愧。 进入余映潮老师的教研网站连续浏览两天,我羞愧得几乎失语。 没激动,不冲动,因为我知道,我无法成为这样的人,即使像那么一点点,难度也很大。如果非要找点牵连,找点可怜的安慰,那就是我和他一样,都是湖北人,而且是距离不超过100公里的家乡人。 又是一位让我引以为荣的湖北同行,刘良华是前一位。 晚上,我把他的《历练人生》系列文章40篇编辑成一本小册子,这几天,继续阅读。 如果有如果,我愿意把我剩余的生命全部借给余老师,因为这样的人,应该不朽,他活500岁,都不过。 他是一位拥有无数骇人数据的人,他每天都在不断用数据证明着自己高贵的存在。 他是一位用细节美化人生的人,一道题,一张试卷,一次教研活动,都能滴水不漏。 他是一位将专业做到了极致的人,纵横大江南北,笑傲小学、初中、高中语文课堂。 他是一位不知老之将至的人,他每天都用付出告诉世界,我很年轻。 他是教育界孤独而幸福的行者,他的行走,感动世界。 你的行走,如何了世界? ——海南省小学语文教研员 王琴玉 像这样一位大师,你会找到无数个想再次见面的理由: 余老师是一位真诚、善良的老人,行走教育几十年,没有半点架子,心静如水,坦坦荡荡。 余老师是一位儒雅、厚重的老人,几十年的奋斗,几十年的历练,课堂内外,举手投足之间,无不彰显极富涵养的学者风范。 余老师是一位执着、有人生信仰的老人,一辈子为了教育,吃过不少苦,受过不少累,但依然坚定、幸福地行走在教育的路上。 余老师是一位耐得住寂寞、有坚定信念的老人,多少个酷暑寒冬,不知疲惫,辛勤劳作,不然,怎么会有“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慨叹。 余老师是一位充满教育激情与智慧的老人,一辈子不知道解读多少教学案例,上过多少示范课,做过多少报告,并创建了全新的“板块式、主问题、诗意手法”阅读教学艺术体系,总结出了“思路明晰单纯,提问精粹实在,品读细腻深入,学生活动充分,课堂积累丰富”的教学设计30字诀。 余老师是一位不知老之将至的老人,65岁还在为教育奔走,但总是爱说,趁年轻多做点事,这是一种怎样的教育情怀与职业操守。 …… 余老师已经离开海口,但学习余老师才刚刚开始。 ——海口景山海甸分校 王海舰 与一般老师不一样,余映潮老师走着一条“逆行”之路。 不管是名师还是普通老师,正常的走向都是“一线教师——教而优则研究”,余老师却不是这样,他先做教研员,做了17年之后,50岁评上特级老师,50岁开始登台讲课,创造了令人惊艳的传奇。 正是因为在做教研员的23年里,他的高度自觉,他的不断思考,将他仅有的智慧运用到了极致,才有了成熟睿智、积淀丰厚、扎实有效的课堂效果,达到了“学生活动充分,课堂积累丰富”的高课堂境界。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余老师的逆行之路,是积淀丰厚之路,是厚积薄发之路,是高屋建瓴之路,是既能“入乎其内”又能“出乎其外”的非凡视野之路。 ——海口景山海甸分校 黄慧娟 非常期待——何日再来 余老师在海南两天的行程很快就结束了,但老师们总感觉意犹未尽,并期待着这样一位教育大师再次来海南为老师们传经送宝。 这次听课活动中,我们100多位教师写出了近20万字的博客文章。景山海甸分校的邢益宝校长对老师们说:“当我们三个学部160名教师完成1000篇博客的时候,学校将再次邀请余老师前来验收我们的队伍,验收我们的学生,验收我们学习“板块式、主问题、诗意手法”的效果。” 相信老师们有这样的决心, 相信余老师会再来海南。 期待余老师, 用具体行动。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