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语文教材 · 经典阅读 · 语文期刊 · 作文与考试 · 备课资源 · 语文影音 · 语文名师 · | ||
|
|||
·映潮教艺·映潮导读·映潮导写·映潮备考·潮水之家·教研视野· |
![]() |
您现在的位置: 语文潮 >> 文章中心 >> 教学资源 >> 教材建设 >> 初中阅读 >> 人教八上教材 >> 正文 | 今天是: |
R8125 杜甫诗三首 | |
作者:杜甫 文章来源:人民教育出版社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4/19 | |
[杜甫是唐代的大诗人,他的诗作在总体上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而衰的变化过程,号称“诗史”。这三首诗是在不同历史时期写的:《望岳》写于所谓“开元盛世”,其时诗人才二十四五岁;《春望》和《石壕吏》则写于“安史之乱”前期,诗人已到中年。学习时要用心把握诗作风格的变化。]
望岳① 岱宗②夫如何?齐鲁青未了③。 国破山河在,城⑧春草木深。
石壕吏① 暮投②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③墙走,老妇出门看。 ②〔岱宗〕对泰山的尊称。 ③〔齐鲁青未了(liǎo)〕意思是泰山的青色在齐鲁广大区域内都能望见。齐,指泰山以北地区,春秋时属齐。鲁,指泰山以南地区,春秋时属鲁。青,指山色。未了,不尽。 ①〔造化钟神秀〕意思是大自然将神奇和秀丽集中于泰山。造化,指天地、大自然。钟,聚集。 ②〔阴阳割昏晓〕意思是山的南北两面,一面明亮一面昏暗,截然不同。阴,山的北面。阳,山的南面。泰山极高,南面受日光,故明亮;北面阳光照不到,故昏暗。 ③〔荡胸〕心胸摇荡。 ④〔曾〕通“层”。 ⑤〔决眦(zì)〕眼角(几乎)要裂开。这是由于极力张大眼睛远望归鸟入山所致。眦,眼角。 ⑥〔会当〕终当,终要。 ⑦选自《杜工部集》。唐肃宗至德元年(756年)八月,杜甫从(Fū)州(现在陕西富县)前往灵武(现在属宁夏)投奔肃宗,途中为叛军所俘,后困居长安。这首诗作于次年三月。 ⑧〔城〕指长安城,当时被叛军占领。 ⑨〔浑欲不胜簪(zān)〕简直连簪子也插不上了。浑,简直。簪,一种束发的首饰。 ①选自《杜工部集》。公元758年,为平息安(禄山)史(思明)之乱,郭子仪、李光弼等九位节度使,率兵20万围攻安庆绪(安禄山的儿子)所占的邺(Yè)郡(现在河南安阳),胜利在望。但在第二年春天,由于史思明派来援军,加上唐军内部矛盾重重,形势发生逆转。在敌人两面夹击之下,唐军全线崩溃。郭子仪等退守河阳(现在河南孟州市),并四处抽丁补充兵力。杜甫这时刚好从洛阳回华州,途经新安、石壕、潼关等地,根据目睹的现实,写了一组诗,《石壕吏》是其中的一首。石壕,也叫石壕镇,在现在河南三门峡东南。吏,小官,这里指差役。 ②〔投〕投宿。 ③〔逾(yú)〕越过。 ④〔一何〕多么。 ⑤〔前致词〕走上前去(对差役)说话。 ⑥〔戍(shù)〕防守。 ⑦〔附书至〕捎信回来。 ⑧〔新〕最近。 ⑨〔偷生〕苟且活着。 10〔已〕停止,这里引申为完结。 11〔更无人〕再没有别的(男)人了。 12〔乳下孙〕还在吃奶的孙子。 13〔有孙母未去〕(因为)有孙子在,(所以)他的母亲还没有离去。 14〔无完裙〕没有完整的衣服。裙,这里泛指衣服。 15〔老妪(yù)〕老妇。 16〔请从吏夜归〕请让我今晚跟你一起回营去。请,请让我。 17〔急应河阳役〕赶快到河阳去服役。应,应征。 18〔犹得〕还能够。 ①〔夜久语声绝〕到了深夜,说话的声音没有了。 ②〔泣幽咽(yè)〕(有人)低声地哭。幽咽,形容低微、断续的哭声。 ③〔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诗人)天亮登程赶路的时候,只同那个老头儿告别(老妇已经被抓去服役了)。
研讨与练习 一 研讨下列问题,并背诵这三首诗。 1、有人说,《石壕吏》中老妇的“致词”全都是吏步步紧逼出来的。你同意这个说法吗?为什么? 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一联一般有两种解释:(1)诗人因感时恨别,见花而落泪,听到鸟鸣而感到惊心;(2)以花、鸟拟人,花感时而落泪,鸟恨别而惊心。你赞成哪一种解释?理由是什么? 3、《望岳》中每一联都有“望”的意思,但“望”的角度不同。试对此做具体解释。 |
|
文章录入:冰风烈焰 责任编辑:冰风烈焰 | |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yuyingchao.com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