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自《陶渊明集》。《山海经》约成书于战国初年到汉代初年之间。内容丰富,除神话传说、宗教祭仪外,还包括我国古代地理、历史、民族、生物、矿产、医药等方面的资料。
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穷巷隔深辙,颇回故人车。欢然酌春酒,摘我园中蔬。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
〔孟夏〕农历四月。
〔扶疏〕茂盛。
〔穷巷隔深辙,颇回故人车〕因为居住在偏僻的郊野,道路狭窄,常常使得故人回车而去。深辙,指显贵者所乘坐大车的车辙。
〔俱〕一起来。
〔周王传〕即《穆天子传》,记载周穆王驾八骏西征的故事。
〔山海图〕即《山海经图》。
〔俯仰〕一低头一抬头的功夫,指顷刻之间。
陶渊明是中国古代真正达到了“自我实现”境界的一个诗人。他“欲仕则仕,不以求之为嫌;欲隐则隐,不以隐之为高”(苏轼),他的一切选择都取决于自己的个性,决不违拗个性适应外在的东西,这是一种成人世界里难得的纯真和率直。同样,他写诗也是率真的,他绝不为了写诗而写诗,他只是内心里有一种感受就写了出来。在这首诗中他忙于农活,晨起暮归,相当辛苦,却没有一点怨恨,因为这种生活是他真正向往的生活。而到了农闲时节,伴着纷飞的细雨,酌着新酿的春酒,泛览山海图、周王传,那种闲适则着实让人羡慕不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