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文教材 · 经典阅读 · 语文期刊 · 作文与考试 · 备课资源 · 语文影音 · 语文名师 ·

 | 网站首页 | 文章中心 | 下载中心 | 交流中心 | 备课中心 | 

·映潮教艺·映潮导读·映潮导写·映潮备考·潮水之家·教研视野·
您现在的位置: 语文潮 >> 文章中心 >> 教学资源 >> 教材建设 >> 高中读本 >> 高三册读本 >> 正文 今天是:
9 宋词四首
作者:柳永等    文章来源:人民教育出版社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6/2
 

 

望海潮  柳永

    选自《唐宋名家词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

    东南形胜,江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江吴都会〕钱塘位于钱塘江北岸,旧属吴国,隋唐时为杭州治所,五代吴越建都于此,所以说是“江吴都会”。有的版本作“三吴都会”。

〔参差〕形容楼阁高低不齐。

〔重湖〕西湖以白堤为界,分为外湖、内湖,故云。

〔清嘉〕秀丽。

〔牙〕牙旗,军队前面的大旗,竿上用象牙装饰。

〔图〕描绘。

〔凤池〕即凤凰池。本来是皇帝禁苑中池沼,中书省掌握政治机要,官衙在其附近,所以用凤凰池代指中书省。

柳永由于仕途失意,一度流落为都市中的浪子,对都市生活有着丰富的体验,他的词从多方面展现了北宋繁华富裕的都市生活和丰富多彩的市井风情。这其中的代表作就是《望海潮》。在这首词里,他用极富表现力的笔墨,描绘了北宋时杭州绮丽的自然景色和繁荣的都市生活。开首三句,点明杭州自古就是形胜之地,接下来通过铺排渲染写出了杭州的美丽和富庶。种种美景,如烟的柳树、卷起千堆雪的怒涛,还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等接踵而至,给人以目不暇接的感觉。

念奴娇  张孝祥

选自《宋词选》(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青草〕指青草湖,在洞庭湖之南。

〔玉鉴琼田〕形容月光下清澈的湖水。

〔岭海〕两广之地,北有五岭,南有南海,故有此名。作者曾任广南西路(今广西和广东东南一带地方)经略安抚使一年。

〔经年〕经过一年。

〔萧骚〕稀疏,稀少。

〔沧浪〕青苍色的水。

〔尽挹西江〕汲尽西江之水以为酒。

〔细斟北斗〕把北斗星当作酒器饮酒。细斟,低斟浅酌,慢慢品味。

〔万象〕万物。

    这首词是词人在桂林遭谗毁而被罢官,离开广西北归,途经洞庭湖时所作。上片以优美的语言描写了月下洞庭湖的景色。“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一句尤为高妙,“三万顷”言湖之大,“一叶”言舟之小,一大一小,互相对比,形成一种张力,展示出八百里洞庭的浩淼与开阔。词的下片重在抒情,表明自己的襟怀坦白和光明磊落。“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一句想像奇特,气魄宏伟,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结尾一句,作者沉浸在自然美景中,物我两忘,表现了他的旷达胸怀。

菩萨蛮  书江西造口壁  辛弃疾

    选自《辛弃疾词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88年版)。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予,山深闻鹧鸪。

〔造口〕在今江西万安西南。

〔郁孤台〕在今江西赣州西南,一名望阙。

〔清江〕赣江和袁江合流处又叫清江,这里指赣江。

〔行人〕指流离失所的人民。

〔鹧鸪〕鹧鸪鸣声凄切,好像在说“行不得也哥哥”,这句意思是恢复之事行不得,表示对朝廷的不满。

    全词以比兴手法,写出了作者抗金复国的雄心以及壮志难酬的苦闷。上片寓情于景,写登台远望时产生的种种复杂情感。前两句以虚笔写山河破碎、生灵涂炭的憾恨,后两句写对失陷国土的无限思念。下片以江水为喻,指出种种挫折并不能磨损作者的意志,表达了作者收复失地的愿望。但是朝廷主和,空有一腔热血,却不知向何处抛撒。诗句一扬一抑,意气慷慨却又最终转入悲凉。

文章录入:luyan    责任编辑:luyan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yuyingchao.com
    语文潮⊕余映潮教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