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文教材 · 经典阅读 · 语文期刊 · 作文与考试 · 备课资源 · 语文影音 · 语文名师 ·

 | 网站首页 | 文章中心 | 下载中心 | 交流中心 | 备课中心 | 

·映潮教艺·映潮导读·映潮导写·映潮备考·潮水之家·教研视野·
您现在的位置: 语文潮 >> 文章中心 >> 潮水之家 >> 映潮研究 >> 正文 今天是:
精段阅读,匠心独具
作者:徐洁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0/1/28

精段阅读,匠心独具

——提高语文课堂中学生阅读有效性的方式

           南京四中  徐洁

【摘要】  (本文原载于语文潮网站www.yuwenchao.com

教学的根本是学生的学,语文阅读教学应重视学生阅读的有效性,即学生的语文能力、语文素养有没有得到发展。精段阅读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阅读有效性的方式之一。“精段”是指教师根据课文的特点、教学的重点及难点,精选出课文重要的段落,将之整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部分。精段阅读是一个重要而相对完整的教学环节。在此环节中,教师并不仅仅是引导学生读懂这个“精段”的意思,它还可以达到多重教学目标。即在一个教学环节达成多种目标,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益。

【关键词】  (本文原载于语文潮网站www.yuwenchao.com

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精段阅读,有效性

  (本文原载于语文潮网站www.yuwenchao.com

在传统教育影响下,人们把课堂教学主要界定在教师的教学活动范围内,而忽视了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的有效性。目前的语文阅读教学有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教师教得很辛苦,学生学得很痛苦,而学生的阅读能力却没有得到真正有效的发展,教学中少、慢、差、费的低效局面仍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

有效的语文课堂,众说纷纭:真实、朴实、扎实,让语文返朴归真,让课堂萦绕语文的气息,让学生体验语文学习的过程,为学生打好文化的底子,是语文课堂追求的一种理想境界;诗意、智慧、灵动,让语文情智交融,让语文学习成为学生精神享受,诗意栖居走向智慧的过程,为学生垫好精神生命的底子……那么什么是“有效”呢?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加里·D·鲍里奇在他的专著《有效教学方法》中指出:“有效”主要是指教师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

因此,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有效目标应指通过课堂阅读教学使学生的阅读能力获得发展。具体地说,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审视:(1)有效的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是关注“全人”发展的教学;(2)有效的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是促进语文学习的教学;(3)有效的语文是衡量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基本标准。

同时,以学生为本的阅读教学中不能忽视教师的中介地位,这是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实现的前提。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可见,教师在阅读教学中的角色定位发生了微妙的变

化,他不再是高高在上的“权威”,而是阅读中的对话者之一,成了文本与学生的中介。

因而在学生的课堂阅读活动中,教师应加强设计意识、引导意识,以有效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的有效阅读。

一、精段的含义及方式

课文是例子,一篇课文可教的内容是丰富的,如何在短短的一节课或两节课中将例子教给学生,让学生学有所得,这就需要教师选择恰当的方式。课堂上我们常常见到有些老师让学生快速阅读一下文本,然后就喋喋不休地进行讲解,或匆匆地让学生讨论,有时讨论简直不着边际。这样的教学方式显然是低效的,学生上完一节课,没有获得一定的知识,没有训练一定的能力。

精段阅读是提高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中的阅读效益的方式之一。何谓“精段”?“‘精段’表现于教学范围的选取,主要有三种。一是单个的段落……二是段的群落……三是分散在课文中的某几处内容或者某几个段落……”也就是说,“精段”是指教师根据课文的特点、教学的重点及难点,精选出课文重要的段落,将之整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部分。在教学过程中,就将“精段”的阅读作为一个重要而相对完整的教学环节。

1.单个的段落

如《背影》中的“父亲买橘时的背影”这一段落,作者刻画细致,对于父亲之爱描摹得细致入微,是最能体现中心的段落。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可以以此段作为教学切入口,让学生从作者对父亲外貌、动作的描写中感受父亲的爱子之情。再问:父亲买橘时的背影蕴含了他对“我”的关爱,文中还有哪些叙述的情节或描写的细节蕴涵的这一深厚的感情?这样就由此段的研读延伸开去,将文中其他的细节描写聚拢来。

2.段的群落  (本文原载于语文潮网站www.yuwenchao.com

如《故乡》中“这来的便是闰土……可以听他自己去拣择”这一部分集中描写了中年闰土,他的身上烙下了当时社会的印记,鲁迅一直“怒其不争,哀其不幸”的国民的麻木与愚昧在他的的身上也有鲜明的体现。如果学生能将这个人物把握到位,那么对这篇小说主题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因而这一集中的段落可以作为一个相对独立而完整的部分,引导学生研读人物性格。

3.分散在课文中的某几处内容或者某几个段落

有时仔细读课文时会发现,除了重要的、相对完整的段落之外,一些琐细的段落对于主题的理解也很重要,这时就可以将之整合,形成一个“精段”。 这时形成精段的角度可以不同,由某一个“点”即教学需要出发,对同类进行组合。

比如《孔乙已》中小伙计“我”的叙述与孔乙己的活动交织在一起,在教学设计时,就可以将孔乙己的出场、在场与退场合并起来,形成一个“精段”,让学生更清晰地把握孔乙己的形象,从而理解小说的主题。

二、精段阅读能够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益

在精段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并不仅仅是引导学生读懂这个“精段”的意思,它还可以达到多重教学目标。即在一个教学环节达成多种目标,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益。

1.可以深入文本去品读课文

品读,就是精读、深读,就是对课文的赏析、体味。《语文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中也提出阅读时要“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而大多数学生读课文时,要么匆匆浏览一遍,要么一字一句看完课文,仅满足于知晓课文的大概内容,浮于表层,并没有品读文本的意识。教师作为引导者应组织学生从字里行间去体味语言的无穷魅力,领略文本中语言的精妙、传神。

精段阅读便是进行语言品味、深入课文文本的一个很好的方式。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引领学生抓住课文中的精彩之处、语言运用经典之处,品读语言文字,让学生从课文中的字、词、句的比较、揣摩、感悟、运用中受到语言的熏陶,提高语文的素养。“阅读教学离开了精段阅读,在深入课文文本方面就有可能失之于肤浅。”

如《紫藤萝瀑布》中描写藤萝花的那几个段落,可以引导学生精读这一部分,读得作者描写语言的细致、生动、富于生气:

紫藤萝花描写得很美丽。

“一片淡紫色”、“深深浅浅的紫”、“紫色的大条幅上”、“颜色便上浅下深,好像那紫色沉淀下来了,沉淀在最嫩最小的花苞里”反复描写了紫藤萝花的颜色,营造了一种梦幻般的美丽景象。

紫藤萝花描写得很有生机。

“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这一树闪光的、盛开的藤萝”直接写出了这一树灿烂的、盛开的、磅礴的藤萝;“一

片淡紫色,像一条瀑布”、“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每一朵盛开的花像是一个张满了的小小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这些语句以形象的比喻将茂盛的藤萝展现在读者面前,同时“迸溅的”、“张满了的小小的帆”、“船舱鼓鼓的”、“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这些修饰词及比喻的内容让人仿佛看到了那可爱的、有着满满的生命力的花儿们;这一段中作者用得最多的便是拟人的修辞手法了,“流动、欢笑、不停地生长、在和阳光互相挑逗、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它们在笑、它们嚷嚷”,这些将藤萝花写活了,生命的美好与欢乐跃然于纸上,这样的紫藤萝让作者对生命有所感悟,又怎能不让读者感悟呢?

2.可以训练学生的多种阅读能力。

精段阅读是一个相对完整的教学环节,因而教师在引导学生读懂了段的内容

及品读了语言的过程中,还可以利用这个精段,训练学生的多种阅读能力,如“朗读能力、划分能力、辨析能力、概括能力、整理能力、欣赏能力、仿写能力,以及教给学生知识”等等。这样,在单一的教学环节中,就不仅仅只做一项阅读训练,培养一种阅读能力,而能达到多种训练的目标,提高学生阅读活动的效益。

    如余映潮老师在《苏州园林》第4段的阅读教学中,便运用了精段阅读的教学方式,一举多得:

“这段文字(4)共有10个句子,试体味段中句子的表达作用。

    话题讨论结果:  (本文原载于语文潮网站www.yuwenchao.com

    ‘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既是全段的总说句,又点示了该段分说部分的顺序。

    ‘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说明苏州园林离不开山和水,在这两种景物的处理上最能体现苏州园林的特点,因此作者把它们作为重点加以说明。

    ‘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是段中第一个分说层次的中心句。‘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表达的重点是‘艺术’,领起了该层次中分说的内容。

    ‘或者是重峦叠嶂……只觉得身在山间’句层次分明,手法生动;既表明了假山无一不是精心堆叠,又说明了假山实在逼真,还从侧面表现了假山的艺术效果。

    ‘至于池沼,大多应用活水’是段中第二个分说层次的中心句。‘至于’表示层次的转折,‘池沼’点出了说明的中心,后面的分说内容都围绕‘池沼’而展开。‘大多引用活水’,写出了一股生气,还给人以洁净、清新、流动的感觉。

    ‘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往往安排桥梁’句,讲的是因地制宜,印证了前面所说的‘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的内容。

    ‘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句讲的其实也是避免对称,突出了设计者的艺术,表现了苏州园林的自然之趣。”

这个话题看似只有一句话,只是一个环节,但学生讨论的过程中,必须要细致地阅读语段,调动自己多方面的知识积累。①③⑤是考虑了段的结构,②⑥⑦是联系全文而得出的阅读结果,②③④⑤又与说明的内容、说明的方法、语言的运用相关联,学生在阅读、讨论的过程既要分析,又要概括,还要品味,其思维活动是比较复杂的,所需要的能力也是多维的,真正做到了一举而多得。

3.可以提高教学及学生阅读的整体性。

语文知识有零散的特点,课文的教学目标也是多元的,这就容易造成语文的阅读教学出现零碎、散漫的问题。近年来,很多学者及教师都提出了整体阅读教学的概念,希望避免上述的弊端。那么如何避免呢?从古代的语文教育来看,就是一直重视对文章整体的感悟、领会的,但在现代语文教学中,不能以感悟体会

而一言蔽之,教师需要思考恰当的教学方式,来简化教学头绪,优化教学内容。“课文整体阅读教学的最主要的特点,就是确定地解决课文一至几个方面的关键问题,这一至几个关键的教学问题,既能带动对全篇文章的阅读理解,又能带动学生生动活泼的阅读活动。”那么精段阅读恰恰是这样的一种教学方式。它将零碎的问题、繁琐的步骤都归于一个精段的阅读活动中,以这个重点段落的阅读来推动教学过程的进行,带动课文全篇的理解。这个段落是相对完整的,这个教学环节也是相对完整的,这就避免了肢解课文、零敲碎打的问题,也让学生的阅读注意力相对集中,就不会出现上课时疲于应付老师的问题,下课后云里雾里的低效现象。

仍举余映潮老师在《苏州园林》第4段的阅读教学中的一例:

 “作者将这一段文字放在课文第4段的位置,这是合理的吗?

话题讨论结果:这一段放在这里是合理的。

    它与第2段的总说文字相照应,分说苏州园林‘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的特点。

    从总说与分说的照应来看,其顺序其位置是正确的,表现出假山和池沼在园林结构中的重要性。

    它与第356段文字一起,分说苏州园林布局、配合、映衬、层次方面等主要特点。

    还可发现789段介绍的是苏州园林的次要特点。

    从全文看,第3段到第9段,分成七类,从七种角度对苏州园林的特点进行了说明。

    全文呈现出一种逻辑顺序。”

在这段的阅读中,学生理清了此段在全文中的位置以及与前后段的关系,以一个段辐射了全文的阅读。可是老师只抛出了一个话题,这个话题中就包括了很多零细的步骤,学生在进行细致的课文分析时,就不会有跳跃、分割、零碎之感,阅读的目标性与整体性是很强的。

4.可以增强学生的主体性

新课标实行多年了,对于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大家已经熟悉、接受、重视了。在语文的阅读教学中,教师提问、学生回答仍然是主要的教学方式。如果舍弃教师的问,一味地让学生自读、自悟,将阅读的自主性还给了学生,也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忽视了教师的引导作用。但是学生在一个个问题的指引之下去阅读,主体性又有多少呢?这就需要教师减少提问的次数,改变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在更大的空间下去自主阅读。

在阅读教学中采取精段阅读的方式,由于简化了教学步骤,优化了教学内容,这就减少了很多细小的问题,没有了多问杂答与碎问碎答。在整体性较强的阅读过程中,教师提出一个主问题或主话题,学生就开始自主阅读、合作讨论,学生

的读、写、说、思的活动会更充分。因此,在精段阅读中,传统的师生问答为主的学习方式可以转为学生课中活动为主的学习方式,这样就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减少了教师的过多讲析,活泼了课堂教学气氛。

提高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阅读效益的方式是很丰富的。随着教学内容和要求的变化,随着学生特点的不断变化,我们还要摸索更多的有效的教学途径。  (本文原载于语文潮网站www.yuwenchao.com

 

【参考文献】

1.王旭东.《俗·实例·有效——读加里·D·鲍里奇的<有效教学方法>》,《现代教学》2008年第6期。

2.余映潮《精段阅读,注重效益——例谈阅读教学设计的诗意手法》,《语文教学通讯初中刊》,2009年第2期。

3余映潮.《余映潮阅读教学艺术50讲》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 语文潮⊕余映潮教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