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文教材 · 经典阅读 · 语文期刊 · 作文与考试 · 备课资源 · 语文影音 · 语文名师 ·

 | 网站首页 | 文章中心 | 下载中心 | 交流中心 | 备课中心 | 

·映潮教艺·映潮导读·映潮导写·映潮备考·潮水之家·教研视野·
您现在的位置: 语文潮 >> 文章中心 >> 教学资源 >> 教材建设 >> 高中写作 >> 正文 今天是:
思考与表述训练七:概述与综述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人民教育出版社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6/2/13
 

【训练要求】

了解概述和综述的特点、要求,在写作与说话实践中能正确地进行概述和综述。

【知识导引】

概述,是对详述而言。无论是介绍一个人,叙述一件事,说明一个物件,描绘一种景物,还是阐明一个道理,抒发一种情感,因为需要的不同,都得能详能略。要详,能淋漓尽致,能阐幽发微;要略,能提纲举要,能删繁就简,这是说话与作文能力的重要表现。在学习“复述与转述”单元的时候,我们曾练习过“详细复述”与“简要复述”,那是对现成的语言材料的处理。其实,叙述、描述、评述、阐述,都有“简要”与“详细”之分。简要的叙述、描述、评述、阐述,就是概述。

(一)从繁复到简约。说话、作文,都是输出信息。有人把话语、文章中的信息分为三类:必要信息,次要信息,冗余信息。必要信息,是指绝对不可缺少的信息;只要缺少其中一点,意思就不能得到正确的表达。次要信息指的是那些补充、阐释(描述也是一种阐释)与旁及的内容,它们虽然不是要表达的主要内容,但往往也是不可少的。因为要强化印象,使对方获得比较完全的理解,使对方信服、动情,往往要在主要意思的基础上加以展开,如解释、论证、描述等等,这些就是次要信息。冗余信息是指完全不需要的信息,像套话,空话,陈词滥调,里唆的话,都属于冗余信息。在说话写文章的时候,一切冗余信息都应该禁绝。但事情往往又不那么简单。一个词语,一句话,是必要还是冗余,要依语言环境而定:在一种情况下是必要的,在另一种情况下却可能变成是冗余的。比如,你给朋友写信,告诉他“所托之事”已经办好,对方立即就会明白是怎么一回事。这时如果还把“所托之事”的具体内容述说一遍,就成了废话了;但如果你是向不了解内情的第三者讲述这件事,仅用“所托之事”四个字就不够了,一定要把内情作必要的介绍。对于次要信息的处理也一样,要还是不要,多要还是少要,也得依语言环境而定。比如你找人去借钱,面对老朋友,可以不做什么解释,只提出要求即可;如果面对的人跟你关系一般,恐怕就得认真地说明一下理由。

我们所说的概述,实际上就是处理语言信息的一种方式:依照特定语境的需要,舍弃一切不必要的信息,而只把必要的信息表述出来。

例1.

邢台市实用技术开发研究所所长何玉铭,1981年高中毕业后,考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外语学院英语系。1988年8月,参加地方经济建设,在改革大潮的驱动下,他毅然放弃公职,砸碎铁饭碗,开办一个民办科研机构──邢台市实用技术开发研究所并任所长。

通过市场调查和预测,他们决定开发研制方便快餐食品。经过两个多月的艰苦攻关,何玉铭他们的第一项专利技术“快餐粥”终于试制成功。

“快餐粥”一炮打响。仅靠输出生产技术和设备,一年就可创产值116万元,利税达26万多元。自1989年4月到1991年末,全国已有17家企业引进了“快餐粥”生产技术,就连食品加工技术雄视全国的大上海也引进了这项专利。何玉铭他们没有满足,仅仅几个月之后,他们又着手开发研制新产品。1990年年底,他们研制的“米思奇”风味食品问世。

“米思奇”和“快餐粥”这两项技术都取得了国家专利,北京、上海、天津、黑龙江、福建、新疆等全国20个省市自治区的60个企业引进了这两项技术,这些企业每年可为国家创产值近2个亿,利税7千万元,安置3 000人就业。

例1选自《十大杰出青年候选人事迹选登》,介绍的是“米思奇”“快餐粥”的发明家何玉铭,全文只用400余字。作为“杰出青年”的必备条件,他的开拓精神,他的劳动成果,及其创造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就构成这篇材料的“必要信息”,这些地方都交代得简洁而又明确,是很成功的概述。

例2.

旧历年底,当大家都忙着准备“祝福”的时候我回到鲁镇,遇到了祥林嫂,她竟问起我灵魂有无的事,使我狼狈而且不安。当天夜里,她就冻饿死于街头了。

她的一生是很悲惨的。二十六七岁就死了丈夫,逃到鲁四老爷家做女工。后来被婆婆抓回去,虽百般反抗,还是被卖到深山里。刚过了几天好日子,第二个丈夫又死了,儿子也被狼衔走,大伯又收屋,她只好再回鲁镇做工。然而,她的精神、体力已大不如前,引起主人的不满。鲁四老爷又说她是伤风败俗的人,不许她沾手祭祀。镇上的人们也听厌了她反复诉说的自己的悲惨故事,一味地冷淡她,嘲笑她。

这年年底,鲁四老爷家的帮工柳妈对祥林嫂说:你嫁过两个丈夫,死后要被阎罗大王锯成两半的;不如到土地庙去捐一条门槛,赎了自己的罪名。祥林嫂不惜花掉历来积攒的工钱,照柳妈的话办了;但鲁家仍不许她沾手祭祀。从此,祥林嫂精神异常,最后被鲁家赶走,沦为乞丐。

全鲁镇都在“祝福”,祥林嫂却尘芥般地死掉了。

例2是对鲁迅小说《祝福》故事的概述,不足500字,而原文却有万字左右。通过这个对比,可以进一步明确筛选必要信息的方法。

(二)从具体到具体。人们接触各种具体事物,逐步认识了事物的特点,把握了事物的本质、规律。如果表述这种理性认识,不用直白的方式,而是把它化为“形象”,仿佛是对生活实景进行描述,其实是对事物作概括性表述,这就是从具体到具体的概述。这里第一个“具体”,是指事物的原型;第二个具体,是指对事物本质特征的形象表述。因为这种表达方式具有形象生动的特点,所以又可以叫它“形象概述”。形象概述有两种常用手段。

一是“仿真”法。这有如一幅漫画,用简洁的笔墨勾勒出事物的形象,而事物的特点在夸张中得到鲜明的揭示。

二是“寓言”法。这很像寓言的创作,即把自己想要表达的思想隐括在一则简短的故事之中,或者通过对禽兽虫豸的叙述、描绘来寄寓自己对人生世态的理解。

例1.

甲:编导,我正酝酿一个本子,是描写爱情的,正苦于安排男女主人公如何相识。

乙:姑娘夜遇流氓,小伙子见义勇为,挺身而出,几拳打跑了歹徒。这不就有戏了。

甲:假设两人以后有了误会,怎么表现才不落俗套?

乙:姑娘冲进屋里,一下趴在床上,呜咽不止,如果嚎啕大哭,效果更佳。

甲:要是小伙子呢?

乙:更容易。他只要将手中随便什么玻璃器皿使劲往地上一摔,就成功了。

甲:姑娘的母亲劝她另嫁别人,她该如何表现?

乙:一手抹泪,一边大喊:“我不嫁,要嫁,你自己去!”

甲:姑娘的父亲最后同意女儿的选择,她该怎样?

乙:破涕为笑,随即搂住父亲的脖子,撒娇地说:“爸爸真好。”或高兴地喊道:“爸爸万岁!”

甲:母亲想与女儿和好,恢复母女感情……

乙:妈妈赶紧做出一桌菜来,女儿下班,直扑桌前,伸手就抓,母亲一拍女儿的手,嗔道:“馋猫!”女儿一吐舌头,好了。

例1把目前影视剧中描写爱情生活时常见的俗套子加以概括和集中,实际上是批评这种不良倾向,要求剧作者发挥创造性。

例2.

某部门定于上午八时开会,准时到会的都误以为自己的表快了个把钟头,因为会堂里稀稀落落,冷清得很。过了十分钟,与会者鱼贯而入;又过了十分钟,主席台边座开始有个把人;再过十分钟,会议主持者迈着四方步走来,寒、握手、问候,说,“有急事,来迟了”。因主持者多半日理万机,二百位就合一位,无足为怪。议题是讨论“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因我终未搞清这会要解决什么问题,只好作哲学的抽象)。接着,主持人为活跃气氛,指出要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发言者次第上台。张三说:这个问题意义颇大,但根本还是要搞好计划生育,用了八十八分钟。李四不甘示弱,更有高论,指出绿化和卫生也很重要,用了九十分钟。王五说,我的话不长,只谈一点感想,大谈其访日观感,用了九十五分钟……与会者都说这些发言大而无当,信口瞎扯,但获悉会后备有“便饭”,并有礼品,因而增长了一些耐心。大伙一块呷茶、耳语,“咕咚”的喉音与嗡嗡的窃谈很是热烈,而且并不妨碍鼾声大作的睡虫。领导作总结,表明吃饭和拿小礼品的时候到了,大家精神起来。最后的总结倒也铿锵有力:“这次会开得很好,很成功。”

例2是把现实生活中开会存在的种种弊端集中起来,加以典型化,既揭示了问题的本质特征,又保持了生活的真实面目,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例3.

一位开羊行的朋友为我谈羊的话。据说他们行里有一只不杀的老羊,因为它颇有功劳:他们在乡下收罗了一群羊,要装进船里,运往上海去屠杀的时候,群羊往往不肯走上船去。他们便牵这老羊出来。老羊向群羊叫了几声,奋勇地走到河岸上,纵身一跳,首先跳入船中。群羊看见老羊上船了,大家便模仿起来,争先恐后地跳进船里去。等到一群羊全部上船之后,他们便把老羊牵上岸来,仍旧送回棚里。每次装羊,必须央这老羊引导。老羊因有这点功劳,得保全自己的性命。

我想,这不杀的老羊,原来是该死的“羊奸”。

例3属于寓言式的形象概括,通过对羊行里一只老领头羊的描写,揭示了内奸通敌害民的卑劣嘴脸。短短的一段文字,概括了丰富的思想内容。

综述,就是综合的表述。综述一般具有概括性,但又与概述有所不同。概述侧重在化繁为简,而综述则侧重在集散为整。报刊上的“新闻综述”“时事综述”一类文章,就是独立成篇的综述;而更为常见的是,在一篇文章中某些段落采用综述的方式。综述既然是分散材料的集中和组合,那么,如何集中、如何组合,就是综述需要研究的主要问题。这里着重介绍因果式组合和异同式组合这两种综述方式。

(一)因果式组合。在分散的种种材料之间,实际上可能存在着一种因果联系,但因为它们是分散的,一般人不统观全局,也就不易把握它们的关系。如能把分散的材料集中起来,组合起来,展现事物的全貌,揭示出其中的因果关系,这就构成了因果式组合的综述。为了把复杂的事物交代清楚,综述常常要综合使用各种叙述顺序,包括顺叙、倒叙、插叙、补叙等等。

例1.

1991年9月,国家教委批准东南大学、南京大学率先进行校内管理体制改革试点。今年1月,又将试点扩大到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大学、上海交大、华东化工学院及东北师大等9所学校。时至今日,这些学校的内部改革取得了可喜的成就。清华大学对教职工实行分流管理,把8 200名教职工分为从事教学、基础研究、党政管理、后勤管理工作的人员,从事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的科研工作人员,科技产业部门的工作人员,后勤部门的工作人员等4种。通过一系列配套改革,清华大学的综合财力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东北师大在精减机构,压缩管理人员,提高工作效率上取得突破。今年该校处级单位从27个减少到24个,科级单位减少近三分之一。上海交大把发展校办产业作为振兴学校的重要策略,在资金不足、体制不顺、队伍不精三大难点上取得突破,形成了自我积累的机制,有力地支持了学校的教学、科研工作。

这是一段因果式综述。它先说国家教委批准某些大学进行校内管理体制改革的试点,这是“因”,然后说“时至今日”改革试点所取得的成绩,这是“果”。在介绍“果”的时候,列举了三所学校,每所只介绍成果的一个方面,合而观之,就能对改革的成果有一个整体认识。

例2.

企业合并是现代经济发展的趋势。资本高度集中,实行大规模经营,可以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率。但是,在缺乏法律约束的背景下,占据市场支配地位的企业,往往通过控制产量和价格,亦即垄断市场,以谋求高额利润,这种垄断的市场结构,排斥完全竞争,抑制自由贸易,造成资源浪费,加剧收入分配的不公,阻碍经济的健康发展。

1890年美国颁布的《谢尔曼法》被世界公认为反垄断法的滥觞。随着1914年《克莱顿反托拉斯法》及其修正案、1914年《联邦贸易委员会法》相继问世,美国的反垄断法案日臻完善。同样,垄断与反垄断的斗争,也成为本世纪世界各国经济的重要内容。

1902年,美国北方证券公司首当其冲,成为当时的西奥多·罗斯福政府依据反垄断法制裁的对象。

此案的审理结果,表明了政府的不妥协立场,《谢尔曼法》不再是一纸空文。一些垄断巨头相继登上被告席。西奥多·罗斯福因此被誉为“轰炸托拉斯的巨型炸弹”。在其任期内,起诉的托拉斯案达到42起;此后,塔夫脱政府制裁了52起托拉斯案;威尔逊总统任内,对95起托拉斯案采取了行动。

竞争是获取繁荣和保证繁荣的最有效手段。市场结构的竞争程度高,各种资源或生产要素的利用达到最优状态,经济效率便高;反之,垄断程度越高,经济效率也便越低。二战以后,经济的高速发展,使得人们对自由竞争的期盼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迫切,促使各国加大反垄断的力度。日本于1947年颁布《禁止垄断法》。英国于1948年制定了《垄断和限制性行为(调查和管制)法》。联邦德国也于1949年开始制定反垄断法,并于1957年通过了《反限制竞争法》。1980年,第35届联合国大会正式通过《关于控制限制性商业行为的公平原则和规则的多边协议》,这是世界上第一个有关自由竞争的国际性文件。

自由竞争在20世纪经济历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人们把保护竞争的反垄断法称为西方工业国的“经济宪法”。

经济领域的垄断与反垄断斗争已经进行了一个多世纪。经济的发展导致企业合并、资本集中,本来是可以提高经济效率的好事,但如果没有法律约束,就会走向垄断,从而又阻碍经济的健康发展,于是要反垄断。经济不断发展,垄断与反垄断的斗争也不断进行,这就是一部历史。上面的一篇短文,用极简洁的语言综述各种资料,把这一历史的因果交代得很清楚。

(二)异同式组合。这是根据材料间的相同点、相异点,把它们分成几个类别、几个方面加以表述的综述方法。如果说“因果式”是一种纵向的组合,那么“异同式”就是一种横向的组合。

例1.

刘伯承是一位足智多谋的军事家。他的谋略思想光辉灿烂。一是强调对敌斗争不仅是斗力,更主要的是斗智。他把智力的发挥作为克敌制胜的重要因素,作为战斗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二是把以弱胜强作为军事谋略的着眼点。他认为,人民战争的战略就是以无胜有,以少胜多,以劣势装备战胜优势装备之敌的战略。可以说,刘伯承的用兵之道,就是以弱胜强之道。三是寓谋略于军事行动之中。认为军事谋略的运用,应与作战行动和指挥艺术融为一体。部队一动,即应将奇谋妙计寓于其中。谋略一出,必杂于利害,或隐真示假,造成敌之不意和错觉,陷敌于被动;或造成险恶之势,陷敌于被动挨打的绝境;或调虎离山,或关门打狗;或“攻敌所必救,消灭其救者”;或“围三缺一”,“暗设口袋”;或避实就虚,声之东而击之西;或“猫盘老鼠,盘软了再吃”;或杀“回马枪”,或施“拖刀计”;或“猛虎掏心”,“釜底抽薪”,或“夹其额,揪其尾,断其腰,置之死地而后已”。刘帅的谋略运用,就连他的对手也不能不叹服。四是不拘常法,出奇制胜。主张“兵者谈道,去留不定,见机而作,不得遵常”。因此,他的谋略运筹,常常一反常规,不拘一格。如在神头岭的重叠伏击战,就是最生动的一例。

综述刘伯承军事思想的一个部分:谋略思想。共分四个方面。显然,这是从刘伯承的军事著作、指挥实践中综合、归纳出来的。这样集散为整,对人们了解刘伯承的军事思想是有用的。

例2.

雨花石的审美情趣在于:天赋神韵,美在自然。概而述之,计有“六美”:一是质美,“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晶莹润泽,灵秀神奇;二是形美,“非声非色非香味,别有幽芳来袭人”,圆润玲珑,巧拙益彰;三是纹美,如行云流水,似宫帏闺秀,变幻莫测,思议不及;四是色美,有一石擅美一色,有一石备美众色,色的种类,色的组合,色的情感,光与影的魅力,应有尽有;五是呈像美,朝暾暮霭,断霞散彩,日月山川,四时风光,人文胜景,花鸟虫鱼,拳石之内,丰富多彩;六是意境美,雨花石中的部分珍品形成的画面和造型,情理渗透,形神兼备。使人见之喜爱,观之神怡,赏之神思。南京梦石斋收藏的雨花石《祥林嫂》就是一枚天造奇观的珍品。在漆黑明亮的背景上,落日余晖把老树虬枝染得金黄。一位衣着褴褛的老妪,披散着被晚风吹乱的头发,拄着拐杖,从山林里,从暮色中踽踽走来,走向渺茫的远方,走向人生的尽头。那姿态,那神情,不由地使观者联想到鲁迅先生笔下的人物祥林嫂。

例2综述雨花石的“六美”。每一块雨花石都有它的美,但并非每一块雨花石都“六美”兼备。而且,雨花石之数可比于恒河之沙,要一一介绍是不可能的。现在把所见雨花石的“天赋神韵”综合起来,分条介绍,就可以事半功倍了。

例3.

哭,每个人都会,只要一降生,就会哇哇大哭。这个哭,说明了一个新的生命的到来。随着年龄的增长,哭也就变得复杂了。

首先,哭的方式不同了。有“大哭”“痛哭”,有“哭泣”“哭诉”“哭喊”,有“哀号”“干号”“号啕”,还有那富有诗意的“长歌当哭”。

其次是哭的程度发生了变化。有“呜咽”“哽咽”,有“悲恸欲绝”甚至“断肠”。假若某家死了老人,虽说不上“哭声震天”,也得是“哭声一片”,若真有孝子,还会“哭得死去活来”。当然,也有一些人是“哭了半天还不知道谁死了”。

哭的结果,一是发声,一是落泪。开始哭往往是“眼泪汪汪”,接着就会“涕零如雨”,“泪如泉涌”,这时手也不会闲着,它会用来“挥泪”,“挥涕”,挥之不及就会“泪满襟”,“涕沾裳”。有的人“呜呜地哭”,“泪珠簌簌地掉下来”,即使不哭了,也是“泪痕未干”;有的人“干打雷不下雨”,“干号”一阵“滴泪未下”;也有的人是“有泪往肚里咽”;当然还有人悲恸欲绝,哭不出声来。

哭也因人因事而异。被别人感动,会“热泪盈眶”,老年人忍不住则“老泪纵横”。诸葛亮吊孝是为了外交事务,“挥泪斩马谡”是为了严明军纪;孟姜女哭长城,是为了表达自己的哀怨;江青、袁世凯的“泣下如雨”,则是“鳄鱼的眼泪”,为了掩人耳目。最有意思的是几岁孩童的“装哭”,捂着眼睛,透过指缝观察大人的动作表情,声音忽高忽低,忽急忽缓,真是让人“哭笑不得”。

对于正常人的“悲伤而哭”,无可非议;对于孩童的“装哭”,也只能付之一笑。而对于那些掩人耳目的哭,则要大加小心。否则,有朝一日,我们无论怎样顿足捶胸地大哭特哭也晚了,即所谓“哭都来不及了”。

例3写的内容是“哭”,这是一种比较复杂的事物,简单地概括和分类是说不清楚的。这里从不同的角度,采取多种分类的方法, 逐层加以解说,使人对“哭”的内容和意义有了比较全面、深刻的认识。

练习七


【课内练习】

(一)校学生会即将进行改选,你准备自荐或推荐某人为候选人,请写一份自荐或他荐材料,概述自己或他人适合做学生会干部的必要条件,要求不超过500字。

(二)在校运动会上,你班表现如何?成绩怎样?有什么突出的事迹和重要的经验教训?班委会组织一次讨论会,让大家摆情况,作分析,然后请你代班委会写一篇综述,作为这次活动的总结(如有其他有意义的重要活动也可作为本次练习的内容)。

(以上两题可任选一题。)

【课外练习】

(一)在学校或班内,也时常会出现一些形式主义的东西,影响教育和教学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为了引起大家的注意,努力克服形式主义的不正之风,请你用形象概述的方法写一个片段,揭露形式主义的危害,提出克服的方法。

(二)根据下面提供的材料,认真进行分析综合,写一篇综述文章,要求在500字左右。

好个1991年。

时光的推移常常显得漫不经心。而当你终于峰回路转,被时代的潮水送进一块新天地时,再回首,就会惊叹身边那些享之泰然的景物背后有一段多么辽远的历程。

1991年的北京市场,是一片繁茂的新绿。我们从这片新绿中采下几片新叶,它们映出的,是十余年改革的沧海桑田。

“活” 吃鱼

“1978年至1985年,北京市场平日基本无鱼。”水产公司的人这么说。

不知过了多久,人们忽然发现:市场上的鱼多起来了,还尽是活鱼!先是“胖头”,尔后是鲤鱼、草鱼、鲫鱼、鳝鱼、甲鱼……越来越多,什么时候都有。几年吃不着带鱼、黄鱼的北京人于是转而吃活鱼,这一来,才知道还有比带鱼、黄鱼更好的。现在,全市一年上市活鱼5千万公斤,是十年前的10倍。

鱼怎么一下变“活”了?可靠的消息是,1985年5月起,鱼的价格放开了,随行就市;同时,统购统销也被打破,国家、集体、个体,谁都可以卖鱼。于是,鱼的经营“活”了,鱼也活了。

“净” 吃菜

还是在几年前,北京人一进菜市场就犯嘀咕。一来蔬菜大多“傻大黑粗”,二来售货员张口就是“不挑不捡”。

可最近一年,不少门店蔬菜柜台前,顾客明显增多。因为这里的蔬菜,突然“干净”了。

菜叶都经过择理,去头掐尾,分外整齐;土豆被去了泥,品质好坏一目了然;就连弯直不一的黄瓜,也居然竖归竖、弯归弯,决不混杂……

价格体制的改革,使得菜市场再也无法单靠政府补贴过日子。于是,为顾客节省时间、以深加工附加值换取利润的“净菜”应运而生。

经营净菜的门店,也迅速达到80余家。

“软”了月饼

今年中秋的硬月饼几乎绝迹!

这些年,工农兵学商都上马做月饼。每年总上市量,足够每位市民吃一斤。多了就有竞争,竞争带来了月饼的软。

当口味越来越“刁”的北京人,越来越倾心于南方月饼的质地绵软、入口即化时,北京的厂家们不得不“改换门庭”。

谁料到,一个软字却带来了“百花争艳”:莲蓉、椰蓉、蛋黄、水果;京式、广式、日式、台式;低糖、清真、风味、保健;个头也小巧玲珑,包装居然也有用柳条、竹编作提篮的。

据统计,今年的上市月饼有180种呢。

“热”了冷饮

大约七八年前的光景,“可口可乐”来了。这东西虽乍一喝有点像中药水,又贵,可还是很快征服了吃烦了“老三样”的人们。冷饮市场也像被刺了一下,从此结束了冷清的局面。

雪糕不再只有一样,外面涂上巧克力的,做成熊猫模样的,还有两个棒的;汽水也不再只卖一种,可乐、雪碧、奥林、健力宝,再加上粒粒橙、果茶、椰汁,还有珍、口维可、大亨、大桃宝等等名目繁多的固体和浓缩饮料,数都数不过来。

冷饮也不再是夏天才用的“奢侈品”。纵是大冷天,王府井街上举着“雪人”逛街的也大有人在。今年1—2月份,东城副食品采购供销公司卖出一万多箱可口可乐,和夏天一样多。

冷饮“热”了。到底是市场搞活的原因还是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原因,您随便想吧。

淡了“流行”

这是个有趣的事实:中国人爱美,又不敢率先美起来,只好选择了“随大流”。

事隔才几年,人们突然开窍了,不再压抑自己的着装个性,也不再盲目地追潮流,赶时髦。于是,沉闷的服装市场变得五彩缤纷起来。走在街上你看吧:

有人喜欢职业化的套装,有人偏爱轻松的休闲服;有人青睐洒脱的牛仔装,有人问津典雅的时装裙;有人选择上长下短,有人爱好上短下长,真是大千世界,五花八门,一切都随自己的意。

这变化自然源于改革开放促进了人们思想观念的更新。

服装消费的个性化,也带来了服装领域的百花齐放。眼下的北京服装市场“火”得出奇。什么妇女世界、男人屋、牛仔墙、夹克天地、银发市场纷纷出现,人们的选择余地更大了,北京人的服装真是越穿越漂亮。

“靠边了”胰子

“香胰子”曾经是金贵的,七八年前,十亿中国人的护肤、洗浴品少得可怜:香皂、洗头水、雪花膏,还有蛤蜊油。

可今天,无论走进北京的哪家商场,最琳琅满目的,准是洗浴、化妆品──短短十年间,北京市场的日化用品,猛增了几十倍。

如今,每一个北京人都能找到一种“最适合我”的化妆品:男士们偏爱“伯龙”;中年人求助于防皱霜;头皮屑多用“海飞丝”;头发早白者,不要紧,有“乌发宝”。

“香胰子”开始“靠边了”。

别了“盯吃”客

前些天,两位十多年来未曾谋面的东北朋友来信问我:在北京街头吃饭还那么难吗?

我想起那一年我们在北京聚会时,临近中午挨街找饭馆,好不容易挤进一家,但先得“看”吃──等。真不是滋味!

几天后,两位东北朋友来了。我陪他们辗转游览京城,肚子感到饿时就随意走进一家餐馆。刚在一张干净的桌旁坐下,便有一位女服务员上前轻声问道:“您几位想吃点什么?”当得知这是家经营“辣”味的川菜馆时,我们只好告辞。正惋惜呢,可巧,又一家鲁味菜馆已在眼前了。落座后,两位朋友的第一句话就是:“真是变了,现在在北京吃饭方便多了!”

据有关部门介绍,目前全市国营饮食业网点已达一万二千多个,个体饮食业网点也有五千三百多个,这还不包括大量的流动小吃摊车和夜市个体摊点。

没了紧俏货

今年的北京市场,已没有什么算得上紧俏了:彩电在降价;冰箱大多“送货上门”;录像机则从一开始就没“紧俏”起来,现在更是十天就出现一种新型号。至于那些日用百货品和食品、饮料,出家门不远准能找得到。

如今的市场,似乎看不到什么“购物热”。但就在今年上半年,北京市的社会商品总额达1715亿元,创历史最好水平。其实,原因只不过是我们的商品供应充足了,我们的市场也更趋成熟,正所谓“货畅其流”。

多了“稀罕物”

“稀罕物”真的多了。

你以前想到过吗?“人之初”父母不再为洗尿布而头疼,而有一周只洗一次的“尿不湿”解难。

你以前想到过吗?刷厕所可以不用刷子,而有气味芬芳的“代劳力”。

以前人们遗憾没有,甚至从未想到过的商品已经悄然出现在眼前,厂家经营的领域已无“孔”不入,人民的消费也逐步走向全面化。

“双面吸式擦玻璃器”“新型自行车车胎保护圈”“自动储水保温瓶”等等一些“稀罕物”已走进人们的生活,扮演着“锦上添花”的角色。

生产发展了,需求多样了,商品世界也变大了。

文章录入:陈敦桥    责任编辑:陈敦桥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yuyingchao.com
    语文潮⊕余映潮教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