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文教材 · 经典阅读 · 语文期刊 · 作文与考试 · 备课资源 · 语文影音 · 语文名师 ·

 | 网站首页 | 文章中心 | 下载中心 | 交流中心 | 备课中心 | 

·映潮教艺·映潮导读·映潮导写·映潮备考·潮水之家·教研视野·
您现在的位置: 语文潮 >> 文章中心 >> 潮水之家 >> 诗圃文苑 >> 正文 今天是:
不经意的一次点击
作者:余映潮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8/3/17 10:43:25
连环问 顶针问——《陋室铭》教例评析

余映潮 文献来自:中学语文   1996  01

教例评析 余映潮<> [教例简述]这是王学东老师的一个教例(详见《中学语文教学》19916)。此教例的提问设计如行云流水,别具一格。第一组提问:1 ...

187. 变序式教学——《谈骨气》教例评析

余映潮 文献来自:中学语文   1996  01

教例评析 余映潮<> [教例简述]这是徐开质老师的一个教例(详见《中学文科参考资料》19869)。教学过程分为四个块板。一、阅读三个故事1 ...

188. 如何确定语段中“这”“此”“其”“之”等代词所指代的内容?

余映潮 文献来自:语文教学通讯   1991  06

阅读材料中代词的指代作用,主要是使复杂事物在出现多方面情况时,或同一事物反复出现时,能简明地进行表述。为了确定语段中’‘这”“此”“其”“之”所指代的内容,应主要了解它们的运用规律。 指代的运用,从原事物与指代词的距离看,有近距离指代和远距离指代;从原事物与指代词....

189. 选句

余映潮 文献来自:中学生阅读(初中版)   2002  Z1

口选句 余映潮<>我们在读课外美文的时候,往往会发现编辑老师从文中选出一句话或几句话,放在这篇文章的最前面,让读者还没有看到文章标题时就先看到了它。这一句话或几句话所起的作用叫“引读”。而那文章呢,则因为这话语的作用 ...

190. 主题式联读

余映潮 文献来自:中学生阅读(初中版)   2003  01

幽主题式联读 余映潮<> 所谓“主题式联读”,就是将具有相同主题的若干篇文章或文段放在一起阅读,以体会其取材角度、语言表达、情感流露、辞格运用等方面的独到之处?...

191. 美句集锦

余映潮 文献来自:中学生阅读(初中版)   2002  01

修订之后的初中语文教材变得更美了,美文更多了。有美文就有奇字,就有雅词,就有美句,就有佳段,就为我们积累语言创造了非常好的条件。于是我们就可以利用课文进行一项高雅的学习活动——美句集锦。这种活动可以在某一篇课文内进行。如《白蝴蝶之恋》中就有:l|写景美旬。①春意甚....

192. 大家都来说句话

余映潮 文献来自:中学生阅读(初中版)   2002  03

这个衬托之笔用得好……大家都来说句话 余映潮<>大家都来说句话,说句什么话?说说对课文内容进行理解的话。也许在说来说去之中,我们对课文的理解能达到比听老师讲析还要?...

193. 连续发现

余映潮 文献来自:中学生阅读(初中版)   2003  03

194. 浓缩课文精华

余映潮 文献来自:中学生阅读(初中版)   2003  Z1

195. 怎样辨析阅读材料中的同义词(近义词)?

余映潮 文献来自:语文教学通讯   1991  05

余映潮<> .从词素意义的差别方面去辨析。如追求与寻求,“追”表示朝着一定的目标迫切、积极地行动,而“寻”则表示去探索、寻找。二 ...

196. 碧水、绿阴与鲜花的城市

余映潮 文献来自:中学语文   1998  02

豪斯登堡地处日本碧水、绿阴与鲜花的城市 余映潮<> 城区西南面不远处,有一片郁郁葱葱的森林,环湖迤逦展开,中心有一南北长约3000米的湖泊,缀以湖心小岛,森林别墅就散布于此。如果说豪斯登堡已是远离尘嚣的休闲地,那么森林小别墅区就更是此中的“世外桃源 ...

197. 印证式阅读

余映潮 文献来自:中学生阅读(初中版)   2002  09

印证式阅读 余映潮<> 生活中充满着发现。如果我们偶然发现了一种现象,并且注意再去发现这种现象, ...

198. 无提问式教学设计——《一面》教例评析

余映潮 文献来自:中学语文   1999  03

教例评析 余映潮<> [教例简述]这是《一面》教学的第一课时。教学的主要程序安排如下:一、学生朗读课文(10分钟)要求:1 ...

199. 小议中考作文复习

余映潮 文献来自:语文教学通讯   2007  Z2

小议中考作文复习 余映潮<>本课例是中考作文总复习系列之中的一课。它要解决的作文理念与写作手法方面的问题是:作文,要注意表达自己的感悟,要善于“亮”出自己的感悟。它里面渗透出来的更深一层的意思是:中考作文总复习训练?...

200. 抓住“高尚”一词进行突破——《荔枝蜜》教例评析

余映潮 文献来自:中学语文   1996  05

教例评析 余映潮<> [教例简述]在学生充分预习、诵读课文的基础上,教师紧扣“蜜蜂是渺小的,蜜蜂却又多么高尚啊”一句,抓住“高尚”一词进行反复突破,设计了三个问题,牵动对课文的教读。第一个问题:作者赞叹了小蜜蜂的高尚。 ...

201. 合理利用课文的价值——《读后感两篇》教例评析

 << 上一页  [11] [12] [13] [14] [15] [16] [17] 下一页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 语文潮⊕余映潮教研网